有社会运用社交机器人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改善他们的沟通及社交能力。
自闭症儿童与他人沟通有困难,影响他们社交及学习。香港中文大学有学者创办社会企业,引入社交机器人抢任课堂助手,教导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加强他们的语言沟通技巧和自理能力。社企持续研究及评估计划成效,发现社交机器人有效提升自闭症学童在手势交流、注意力、口头模仿、叙述技巧和对话的能力;相关项目早前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颁发卓越社会服务奖等多个奖项。
中大教育心理学系教授苏咏芝早年成立社企,推出“机哥伴小星”服务,协助自闭症儿童改善沟通。她表示,自闭症儿童和主流社会之间隔了一面墙,“我们就要想方法令这面墙开了一个窿,令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上,作出交流。”但她指,自闭症儿童与外界沟通的过程中,成人容易因为对自闭症儿童有期望,沟通时夹杂着情绪,结果令自闭症儿童更封闭自己,更加不想和外界沟通。因此,她尝试利用儿童感兴趣的物件,例如机器人,来打破沟通封闭局面。她表示,机器人的沟通方式与人类不同,机器人不会对人发脾气,亦不会在沟通时加上负面情绪给沟通对象“人类说话会抑扬顿挫,社交机器人说话的时候语调平坦,少一些情绪表达。所以自闭症儿童便会觉得可以与社交机器人交朋友,聊聊天。”
综合服务使用数据,苏指自闭症儿童完成社交机器人课程后,其自闭症严重程度减少了25%至30%,而他们的社交沟通能力上升了20%至25%。自闭症儿童家长亦表示,子女完成课程后,社交技巧上升了33%,问题行为减少到15%,有显著的进步。苏称,自闭症学童需要一个陪伴,学习的伙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和社交机器人沟通,而这个伙伴可以模拟日常沟通的小剧场,他们知道在什么场景下,需要作出什么回应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