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为,我国甜菜产业的发展
文 / 吴则东
我国从1000多年前就开始栽培甜菜作为食物和药物,但引进以甜菜作为制糖原料的工艺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未来几年我国的甜菜产业可能会进入一个快速复兴和发展阶段。

不同形态的糖(图虫创意 供图)
我国古代的甜菜种植
藜科甜菜属(Beta)里各物种的共同起源地是在数千年前的地中海沿岸。目前全球分布最广和应用最多的甜菜(Beta vulgaris,又叫普通甜菜)起源于中东地区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带。大约在1500年前,该种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一路向东,经过伊朗、黑海东岸、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传入我国西北及内陆地区,成为中国甜菜的来源。
在唐朝时,甜菜叶即为佳肴,宋朝《证类本草》记载:“唐本注云:此菜似升麻苗,南人蒸缶(音:fǒu)食之,大香美。”到了元明两朝,《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均有说:“或作蔬、或作羹、或作菜干,无不可也。”有关甜菜的栽培方法,明朝《便民图纂》记载:“甜菜即莙荙,八月下种,十月治畦分栽,频用粪水浇之。”元朝《农桑辑要》记载:“莙荙作畦下种,如萝卜法,春二月种之,夏四月移栽,园枯则食,如欲出子,留食不尽者,地冻时,出放暖处收藏,来年春透可栽收种。” 可见,我国早在1000多年前已栽培甜菜作为食物和药物。笔者根据文献记载推测,我国的甜菜种植是由长江扩展至黄河流域,栽培种类以叶用甜菜为主。
我国近现代甜菜制糖产业发展
我国引进以甜菜作为制糖原料的工艺仅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兴旺到衰落、从高峰到低谷、从落后到先进、从国营到私企的多次变革。
在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时期,一位叫格拉吐斯的外国人来我国东北旅行,因见哈尔滨附近的环境适宜种植甜菜,遂从波兰引来糖用甜菜种子试种,获得成功。1905年,他开始在阿什河畔(黑龙江省南部)修建甜菜糖厂,1908年建成投产。这是由外国人建设并经营的我国第一座甜菜糖厂——阿什河糖厂,它也是我国最大的甜菜制糖厂阿城糖厂的前身。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清朝奉天候补道李席珍及候补知府王沛霖联名上呈当时的东三省总督,请求在呼兰府(今哈尔滨市呼兰区)界内创办一座由国人经营的甜菜制糖工厂,取名为“富华制糖股份有限公司”,后因资金不足未能建成;至1911年(清宣统三年),公司改由东三省官营,更名为“东三省呼兰制糖厂”,几经波折直至1915年始正式投入生产。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甜菜糖厂,即哈尔滨糖厂的前身。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糖厂的历史建筑(图虫创意 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甜菜产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发展迅速,最多时全国有140余座甜菜糖厂。根据实际情况,国家制定了扶持农民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如确定了与粮食作物合理比价的收购政策、实行了免费和半价供应甜菜种子以及给予化肥和农药价 格补贴等。甜菜种植面积由1949年初的约1.59万公顷发展到1959年的约31.6万公顷,年总产 量约316.8万吨,年产糖量约24.5万吨。
在1960—1979年的近20年时间里,受政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首先,粮食减产造成粮糖矛盾突出,导致甜菜种植面积急速下降;其次,片面强调各省份食糖自给,导致甜菜种植南移及盲目向不适宜地区发展,造成种植分散、单产低和总产量低,制糖原料的不足导致大批糖厂停产。有鉴于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调整政策,如交甜菜奖励化肥和种甜菜的土地免除征购粮任务等,推动了甜菜生产的恢复。

黑龙江省依安东方瑞雪糖厂
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78年)后,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国家调整了糖料作物的经济政策,提高收购价,许多省份给予了补贴,使甜菜的种植面积有了很大发展,总产量成倍增长。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1995年,全国甜菜的种植面积和单产均达到历史最高峰,这一年也是我国甜菜栽培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随后,我国食糖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国家于1998年开始对制糖业进行调整,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总量调控、关闭“五小”、淘汰落后产能,大大压缩了含糖量低和制糖成本高的甜菜生产,调整了食糖的生产结构。宁夏、甘肃、河北、山西、 辽宁、吉林和陕西7个不宜发展糖业的省(自治区)逐步退出,内蒙古和黑龙江部分退出,形成了北方甜菜糖生产以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为主,南方甘 蔗糖生产以广西、云南和广东为主的新布局。随着我国食糖产品市场动荡、制糖企业机制转变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等,甜菜种植面积迅速滑坡,导致制糖原料不足,制糖企业亏损、停产甚至倒闭,科研单位也改变研究方向,甜菜科研队伍缩小,整个行业低迷。2005年以来,我国甜菜糖和甘蔗糖的产量结构发生变化,中粮集团、英糖公司和南华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进入甜菜制糖业,给整个行业注入了大量资金并带来勃勃生机,我国的甜菜产业很可能进入一个快速复兴和发展阶段。

哈尔滨市呼兰区的糖用甜菜田
目前,我国的甜菜制糖产业对国外种子依赖程度较高,有被国外种子公司“卡脖子”的风险。国家针对这个问题,从种质资源收集到表型精准鉴定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这将是未来整个科研界和产业界共同面对的攻关方向。
(本文图片除说明外,均由谭文勃提供)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本文为《大自然》杂志2022年第3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