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潮汕草药”,识“胶己人”草药。这期要给小伙伴们介绍的在“胶己人”心中的地位与益母草可谓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也许小伙伴们都吃过,但绝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了解,包括我也是刚知道它这么神通广大,下面给小伙伴们讲讲我所了解到的。

【学名】

白苞蒿[bái bāo hāo]

菊科蒿属植物。

【别名】

珍珠菜、真珠花菜、甜菜、大叶蒿、肺痨草、广东刘寄奴、红姨妈菜、鸡甜菜、刘寄奴、麻柳、秦州奄闾子、青蒿、四季菜、甜艾、甜菜子、头晕药、鸭脚艾、鸭脚菜、岩青菜、野勒菜、珍珠菊、真珠菜、白苞嵩、白花艾、白花嵩、白莲蒿、茶绒蒿、肺劳草、红艾、鸡鸭艾、刘奇奴、藕菜等。

【生长环境】

秦岭山脉以南的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陕西、甘肃及东部、中部与南部各省地区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西南省区可分布在海拔3000米附近地区。越南、老挝、柬埔寨、新加坡、印度(东部)、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多生于林下、林缘、灌丛边缘、山谷等湿润或略为干燥地区或人工栽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明显,侧根细而长;根状茎短,直径4-8(-15)毫米。茎通常单生,直立,稀2至少数集生,高50-150(-200)厘米,绿褐色或深褐色,纵棱稍明显;上半部具开展、纤细、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长5-15(-25)厘米;茎、枝初时微有稀疏、白色的蛛丝状柔毛,后脱落无毛。

叶薄纸质或纸质,上面初时有稀疏、不明显的腺毛状的短柔毛,背面初时微有稀疏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宽卵形或长卵形,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具长叶柄,花期叶多凋谢;中部叶卵圆形或长卵形,长5.5-12.5(-14.5)厘米,宽4.5-8.5(-12)厘米,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状全裂,稀少深裂,每侧有裂片3-4(-5)枚,裂片或小裂片形状变化大,卵形、长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基部与侧边中部裂片最大,长2-8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长尖或钝尖,边缘常有细裂齿或锯齿或近全缘,中轴微有狭翅,叶柄长2-5厘米,两侧有时有小裂齿,基部具细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略小,羽状深裂或全裂,边缘有小裂齿或锯齿。

头状花序长圆形,直径1.5-2.5(-3)毫米,无梗,基部无小苞叶,在分枝的小枝上数枚或10余枚排成密穗状花序,在分枝上排成复穗状花序,而在茎上端组成开展或略开展的圆锥花序,稀为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半膜质或膜质,背面无毛,外层总苞片略短小,卵形,中、内层总苞片长圆形、椭圆形或近倒卵状披针形;雌花3-6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细长,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4-10朵,花冠管状,花药椭圆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近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花果期8-11月。

【药用价值】

全草或根入药。性味微苦、辛、甘淡,寒。无毒。入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气化湿。用于血瘀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慢性肝炎、肝脾肿大、食积腹胀、寒湿泄泻、疝气、阴疽肿痛、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1、肺热咳嗽: 白苞蒿100克、薄荷6克、水豆腐200克、白糖100克炖服。

2、大小便出血: 白苞蒿、旱莲草、狗肝菜各100克 、车前草50克捣烂,加第二次洗米水150毫升取汁,冲白糖服,每日1次,连服2--3日。

3、皮肤热毒、湿毒、咽喉肿痛、积瘀:鲜 白苞蒿150克、猪血200克、煮食每日1次。

4、妇女月经不调: 白苞蒿90克、青皮鸭蛋2个、煎汤食用,每日1次。

5、血热经闭:鲜 白苞蒿100克、煮适量猪血食或煮猪胰食。

6、小儿胎毒: 白苞蒿50克、捶汁加蜜服或与柿饼、冬瓜册水煎服。

7、目赤涩痛:鲜 白苞蒿60克、煮猪肝食。

8、产后积瘀腹痛或伴有寒热、肢节酸痛: 白苞蒿60克水煎,调红糖服。

【其他价值】

可凉拌或作汤。与豆干凉拌,风味颇似马兰头。有助于降低血压,故特别适于高血压患者经常食用。

【化学成分】

白苞蒿含挥发油,挥发油中含白花蒿烯醇、匙叶桉油烯醇、硫、愈创木薁、7-甲氧基香豆精即脱肠草素,气相色谱检出α-蒎烯、β-蒎酸。地上部分含7-甲氧基香豆精、7-羟基香豆精即伞形花内酯。从花和叶中分得白花蒿素。

药理作用:护肝作用、平喘作用等。

现代医学应用:治疗肝炎、疝气等。

【饮片形状】

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根,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茎有棱,灰棕色,直径5-10mm,表面有纵条纹,断面中央有疏松的髓,叶羽状深裂,裂片3-5,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有微毛。茎梢头状花序集成圆锥状花序,花细小,白色或浅黄色气微弱,味淡。

【配伍禁忌】

1、孕妇忌用。

2、体虚便溏者慎用。

【植物文化】

由于白色小花蕾犹如一串串洁白晶莹的珍珠,由此而得名真珠花菜。

【注意】

中药里有一味叫珍珠菜,学名矮桃,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功效。属不同科属植物,但百度中有资料把两者混为一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

治疗请遵医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