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莲塘——闽侯甘蔗程氏家人传说(一)

【逢非公众假期的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扉页

本书所叙述的故事看上去很传奇,但全是真实的。

作者程鹤麟老汉是本书主人公们的直系后人。

谨将本书敬献给先父的百岁冥诞和先母的九十冥诞。

楔子

孙中山想必各位看官都知道对吧?

这句话写出来程老汉觉得自己特别傻。

其实我是想引出下一句:黄展云是谁您不知道了吧?

您一定不知道。

他的后人会告诉您,黄展云是孙中山的私人秘书。

经本人程老汉考证,“孙中山私人秘书”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黄展云是中华革命党的党部秘书。

孙中山1914年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任命黄展云为中华革命党的党部秘书。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开展护法运动,又任命黄展云为大元帅府秘书。

党部秘书或大元帅府秘书都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秘书。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秘书是领导人的随从、助理,而党部秘书、大元帅府秘书是官儿。打个比方,就像董事会秘书一样。

孙科《八十述略》曰:回忆民国六年,我刚从美国回来,在黄埔晤见国父,就派我偕同参议陈民钟,秘书黄展云到菲律宾去募款。很明显,黄展云这个秘书跟陈民钟的参议一样,都是官职而不是工种。

黄展云追随孙中山多年,颇受孙中山赏识和信任。孙中山称其为吾患难交191910月,孙中山派黄展云回老家福州,担任国民党福建支部长,相当于“省委书记”吧。

不过,那时候国民党并非执政党,福建省的政权由军阀掌控,省长由福建督军李厚基兼任。所以你可以这样理解:黄展云这个“国民党福建支部长”,就是一个全国性社团福建分支的负责人。

民国15年(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何应钦部挥兵攻入福建,推翻了军阀统治。

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的军队,这样一来,国民党这个全国性社团福建分支的负责人黄展云理所当然就要做官了。

19278月,黄展云出任福建省政府农工厅厅长。年底,这位黄厅长选择福州城东南方向几十里地的闽侯县营前村(今属长乐市)进行农村改革。他在那里成立了营前模范村政府,黄厅长自任村长。

这样,他就成为中国最早的“挂职干部”了。

黄村长的改革内容主要有:清理田赋、减轻税负、倡导文明、创办学校,兴利除弊,移风易俗……

这个农村改革的模范村磕磕碰碰搞到19333月就被撤销,改革也就烟消云散。

到今天已了无痕迹。

嗯,还是有点儿痕迹的。黄展云在营前搞模范村的时候,曾在这里建了一条长约200米的骑楼式商业街。这条街2003年被长乐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乐市是个县级市。

现如今只有黄展云在福州的后人、以及长乐市营前街道的居民偶尔会提到黄展云。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用了不知道多少官兵将士,孙中山永垂青史,而其他人就渺渺了,就连黄展云这样的孙中山身边要人、“患难交”都沉寂无声。

孙中山生前曾经收藏过4枚千年古莲子,是20世纪初在辽宁普兰店挖掘出来的。孙中山将这4枚普兰店古莲子赠送给他的日本房东田中隆,后来这些古莲子经日本植物学家大贺一郎博士悉心培育,其中一枚莲子得以萌芽并开花结果。这枚莲子的后代所培育出来的莲花品种,被命名为孙文莲

爱莲者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殊不知没有淤泥,就没有莲花。可是,人们都只记得莲花,没人记得淤泥,人们甚至嫌弃淤泥。

人类社会就像莲塘。

莲塘里密密麻麻长满了莲株,每一株莲株都长出几片莲叶,又另外长出一朵两朵莲花。莲花渐渐谢了,悄悄膨大的莲蓬凸显了出来。莲蓬成熟之后被摘下来,里面的莲子被取出来,去衣、晒干、去壳、去芯、蒸煮煎熬……

一个又一个轮回下来,你是那莲叶?还是那莲花?莲蓬?莲子?还是那莲塘水面之下的根茎莲藕?或者你啥都不是,你只是那水,抑或是那水下的淤泥?

一,1931年闽侯乡下的两件事

19312月初,福建省闽侯县的两个乡下地方各有一件事正在进行中,一件是公共大事,一件是私人小事。

历史上,“闽侯”这个地名代表的意思很复杂。

复杂的意思简单说——地球上E119°18′、N26°05这个地方,早先叫闽州,唐朝开元年间开始叫福州。

这个城市历来就分为闽县和侯官县,犹如今天城市里的区,两个县大致上以纵贯福州城南北的南街即现在的八一七北路为界,街的东边是闽县,西边是侯官县。闽县的县治设在闽都坊,旧址在今天福州旗汛口一带;侯官的县治设在侯官坊,旧址在今天福州三坊七巷道山路一带。

罗贯中老师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闽县侯官县也这样,分久了就合,合成闽侯县;合久了分,又分成闽县侯官县。分分合合好几次。

不仅闽县侯官县分分合合,两个县的上级政府名字也变来变去,叫福州府若干年,叫闽侯府若干年。1946年设福州市,直到后来以及现在。

话说1927年底开始,孙中山的“患难交”、福建省政府农工厅厅长黄展云在闽侯县的营前村搞起农村改革,厅长大人亲自兼任村长,成为中国最早的“挂职干部”,在营前开展了一系列改革……理想世界中的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营前村就应该成为什么样子。

省政府农工厅的厅长黄展云“挂职”营前村村长,挂着挂着挂成实职村长了,厅长职务却给挂丢了。

这个模范村搞到19333月就被省政府撤销,但19312月的时候,营前模范村红火得不得了,记者涌来采访报道。正因为它很红火,早已不是厅长只是光身村长的黄展云,就在2月里被推选为“国民会议”的福建代表之一,去出席当年5月在南京举行的国民会议。

这就是本章节开头所说的,闽侯县的两个乡下地方正在进行中的一件事,当然,这是公共大事。

跟上述公共大事同时进行的一件私人小事,发生在闽侯县的甘蔗区。

营前村位于福州城东南方,甘蔗位于福州城的西北方。两地跟福州城的距离大致相若,若以福州城为中心画一个圆,两地大致会在同一个圆环的相反位置上。

甘蔗现在是闽侯县的县治。19461月闽侯县的城区被划出来设福州市之后,闽侯县的县治就围着福州城到处“漂泊”,先后设于福州西涧、仓山的义序、尚干镇、螺洲镇1970年由螺洲镇迁至甘蔗镇

这些行政区划的变更,跟19312月发生在那里的一件私人小事毫无关联,那件私人小事之发生,跟时间有关系,跟行政区划没关系——那个时代,乡间常常发生那样的事。

19312月,农村改革的模范村营前村村长黄展云被推选为南京国民会议的福建代表时,他的一个堂妹在同一个县的甘蔗区做了一件很不改革很不移风易俗的事。

她给11岁的二儿子娶了个媳妇——准确地说,她给二儿子抱来一个童养媳。

黄展云生于福州城,祖籍地是永泰县白云乡。白云乡在福州城以西几十公里外,跟福州城之间隔着闽侯县的一些乡镇。

黄姓是永泰县白云乡的大姓。1894725日,黄展云老家的一位跟他同岁(19岁)的堂叔生了个女儿。

1894725日是光绪二十年六月廿三日。这一天对于黄展云来说有特殊意义,因为甲午战争就在这一天爆发,中日双方第一次海战就发生在这一天。

19岁的黄展云高度关注前方海战,因为他的岳父是北洋水师高级将领、定远号管带刘步蟾,那时候正在前线抗敌。次年刘步蟾在威海卫战役中与日方激战后弹尽粮绝,眼看败局已定,他下令炸沉定远舰,然后服毒自杀。意思就是,我被打败了,但我人和舰都不能当俘虏。

黄展云后来积极反清并追随孙中山干革命,跟其岳父刘步蟾这一段应该是有关系的。那时候汉人普遍认为,若不是清廷腐败无能,北洋水师不会输。

可是光绪二十年六月廿三日这个日子对于黄展云的那位同龄的堂叔来说就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可惜是个女的。

如此而已。

贝克莱大主教说了,存在就是被感知。北洋水师和甲午海战被黄展云感知得很真切,却不是黄展云的那位堂叔可以感知到的,所以,北洋水师不存在,甲午海战也不存在。

其实,存在不存在,是读书人爱扯的事,农夫农妇没人去想这件事,他们只是活着。

如果黄展云算是莲塘里的一片莲叶,他的那位堂叔可能只是莲塘水面下的一小团泥丸。

几十年后的19312月,对于黄展云而言,甘蔗那里住着的那个“堂妹”不存在;而对于黄展云的那个年龄小辈分大的所谓“堂妹”而言,在福州做大官的本族堂兄黄展云也不存在。他们互相之间都不被对方感知。对于黄展云的那个堂妹而言,实实在在存在的,就是她的家、她家外面的双池村、双池村外的甘蔗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