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甘蔗叶子喂猪,含有较高的淀粉酶、蛋白质和粗纤维,这猪肉能不 香 吗 , 可以说好吃极了。您千万不要认为,甘蔗叶是直接放到猪食槽,猪就能吃的。需要粉碎,打成粉, 辅助其他饲料,有时还得发酵, 打造成猪儿们喜欢吃的美食,吸收其中的天然营养素。
又到春节前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张儒华把年猪肉献给大家品尝,这是他用甘蔗叶喂大的。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凤鑫科技服务公司总经理罗宝云说,柳州市种植甘蔗的密集区,这里的老百姓只能是利用甘蔗的尾部,即甘蔗植株的顶部,砍甘蔗时他们是绿色的,很嫩,拉回家直接喂牲口,其他的叶子暂时积压在地上。
甘蔗叶子做畜牧饲料,能焚烧发电,能产生沼气,能还田做肥,怎么说都是宝,但是对种植户来说,却是很头疼的农田垃圾。首先说,砍甘蔗,削叶子,捆甘蔗,再装车,几亩地折腾好几天,累死累活,还卖不了几个钱,哪有工夫弄这些叶子啊,除了少量甘蔗叶带回家喂牲口,农户也想秸秆还田,但是成本账、增收账一算,发现甘蔗叶晒干后一烧了之,是最省心的办法,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柳城 县大埔镇副镇长黄浩说,根据自治区各厅局要求制止农户焚烧甘蔗叶的通知,他们一到甘蔗收获季节,就组织宣传队伍,巡查队伍到各村,确保零焚烧。但是如何处理,却是都面临的一道难题
政府有关部门从宣传到巡查,再到联合执法,禁烧的措施越来越严厉,可是最为难的还是甘蔗种植户。 环保部门看到是焚烧产生大气污染,农业部门看得是资源化利用,种植户看得是堆在地头占地方误事儿, 卖掉连收集的成本都不够,买方也得琢磨运输的成本,哪有企业来买?
“ 堵 ” 不住滚滚浓烟, “ 疏 ” 出来才有朗朗蓝天。这疏,就是资源化利用之路。
广西柳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钟德鸿说,环保部门希望农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化利用,农业部门希往把甘蔗做成沼气、垃圾焚烧发电、在田地里沤肥还田等等,但是这些对于农户来说太难了,本来人工成本高,垃圾叶多,一亩地能出一吨甘蔗,这一吨可能空间就是一间教室那么大,和拉一堆棉花一样。
广西柳城县大埔镇木垌村保大屯李永光说,他们都是用耙子把甘蔗叶搂起来,一天也弄不了多少,太累人了。有甘蔗叶打捆机,就能省下几倍的体力和精力。
甘蔗叶何去何从,是多个矛盾交织在一起的乱麻,是令农民、企业、环保农业部门头疼的怪圈。
机械工程师张儒华, 2018年开始行动,他首先从一个环节入手,破解难题。张儒华先进行市场调研,一是甘蔗叶量大。按照一吨甘蔗产15%的甘蔗叶计算 , 一亩地7吨甘蔗,就1吨叶子。二是没有市场。这一带秸秆焚烧发电项目,有甘蔗叶循环利用的项目,也有大型秸秆回收机械,但是这些项目吃不饱不赚钱 ,而难以坚持。张儒华发现,降低这蓬松的甘蔗叶的收集成本和运输成本,才能抓住牛鼻子。
广西华万新能源科技公司张儒华说,他当时首先想到的是惠农,只有让农户省心省力,和其他的小型农机一样,把甘蔗叶搜集起来。如果能卖出得到一两百的收入,那么将更有干劲儿。
小型而适用的甘蔗叶打捆机,是最好的抓手。2019年,张儒华研制第一代打捆机,然后不断改进,比如不破坏地上的甘蔗头,比如适应不整齐的地形,再比如提高回收率以及来回作业方便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12月,第六代打捆机,做到了甘蔗叶90%以上能得到收集,打捆后密度大,运输成本降低90%,一天能搜集两百亩甘蔗叶。
国家 生态 环保部对农田废弃物的处理原则是三化,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打捆机只是处理甘蔗叶的第一步。张儒华认识到,必须让甘蔗叶转化成资源的企业,尝到赚钱的甜头,这资源化的链条才能运转起来。张儒华一方面更新迭代打捆机,一方面上马甘蔗叶集成加工设备和产品, 实现了甘蔗叶的四化: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 。 变废为宝,眼见为实,甘蔗叶的深加工产品陆续 销,参与各方得到切实的利益,甘蔗叶的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 。
张儒华研发的甘蔗叶饲料,包装储存运输方便,适口性好,适合动物消化吸收。这些结果,在网上发布后,得到各地的下游客户的关注,2021年底应他们的要求,一个线下见面活动在柳城县举办。
早在 2021年 5月,广西全自治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暨禁烧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柳城县召开,与会领导、专家,把张儒华的广西华万新能源科技基地作为一个现场考察点。
广西华万新能源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王江华说,他们能做到每年生产300--500台打捆机,农户购买使用率还是有限,希望一个村和镇的农机服务合作社集体购买,这样成本低。
据了解,柳州的糖厂,生产季节是 12月上旬到第二年4月上旬,现在正值这一榨季的中间点,张儒华春节无法休息,因为,他们的产能是年处理甘蔗叶占10 万吨 ,只有柳州市的甘蔗叶的六分之一,年制造打捆机300台,不能满足种植户和农机合作社的需求,必须加班加点。
来自山东、四川、湖北等地的饲料和肥料企业代表年前来到柳城,希望能和张儒华深度合作,其中,来自山东潍坊的博通农机服务公司吴霞说,她发现甘蔗叶做成的肥料很多营养成分高于北方的秸秆饲料,非常希望能持续稳定的供应,这样让养殖户才能长期得到实惠。
而来自广西双柳美琪生物科技公司的孔祥华总经理说,他们把这些甘蔗叶颗粒肥料释放到地里后,能改变土壤的团粒结构,肥效长,很受种植户的欢迎。
张儒华希望在柳州市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引领下,扩大生产规模,为防治大气污染、打好“蓝天保卫战”尽一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同时,与大江南北的客商一道,把甘蔗叶综合利用之路走得更远。
柳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中心主任周燕妮点赞张儒华的创新。杜绝秸秆焚烧的难题,谁都清楚,都着急,小型打捆机的问世,等于从小处着眼,脚踏实地,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了出路,农户谁还焚烧啊。
(本文作者:CCTV-17农业农村频道 导演 藏公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