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村,以前叫田螺湖村。现位于花都区花山镇最南边,东邻花东镇的凤凰村(鸡啼布)、九一村岭屈庄(客人),南邻新华镇的团结村(鲶鱼岗)。鸡啼布村、岭屈村因机场建设均已搬迁。东湖村原面积约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五千七百多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

梁氏大宗祠

村内有一口鱼塘,叫村中间塘,现位于村中谢姓、茹姓居住的地方。相传不知哪年哪代,村民在清理鱼塘中的淤泥时不慎用锄头锄伤塘中的大田螺,流出血水,这一奇异让村民又惊又喜如热上的蚂蚁。村民赶紧回家煎‘搏撑’(烙饼)贴住伤口,终于保住了田螺。也许是叫田螺湖村的由来吧。

绝对是个美丽的传说,田螺也能成精?

田螺湖村左右有两大山脉,左边叫老虎头山(现平为广州新机场用地),右边有西岭山,西岭山宛如一条青龙,素有左虎右龙的地理环境。现老虎头山为广州新机场用地,西岭山现变为机场雷达站用地。

解放前的田螺湖村是由二十一个姓氏组成的自然村。其姓氏有:何、李、刘、麦、胡、曾、邝,温、伍、谢、谭、莫、茹、江,黎、钟、沈、陈、梁、王、黄。现温、伍两姓全部迁到海外或广州等地居住,但温姓仍有祖屋在机场安置区。二十一个姓之中最大的姓有梁姓、邝姓。

村里姓氏之多,相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田螺湖一带很久很久以前是监狱地方,后来废狱后人留居此地;第二种讲法是原来村里聚龙庙前有条海,潮水涨时可行船,而聚龙庙地方开埠市的,来自四乡做生意的人较多,而留下的姓氏也多。看来第二种说法比较实际,据说村最古老姓氏是温姓伍姓。

根据一九九九年新机场动工前有考古队在老虎山山脚的沙梨园考古发现,就有唐、宋、明年代人居住过的遗址遗物,填补了村里的历史空白。

田螺湖村人的生活习惯、地方语言、文化跟其他邻近村一样,讲的是地地道道的花县话。直至到今天村民一直过着民间传统节日。逢年过节喜欢醒狮拜年求吉利。喜庆宴席多用花县名菜“九大鬼”,即笋虾烩猪肉、家乡扣肉、炒粉丝等菜式。其中笋虾烩猪肉、家乡扣肉的做法和味道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美的。

解放前田螺湖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水稻、甘蔗、花生、芋头、黄麻等的农作物,或打长工短工之类,外出做生意的比例很少。田螺湖村人是勤劳俭朴、刻苦善良的人民,特别能吃苦耐劳,是劳动不知累的人民。水稻、甘蔗是东湖村经济两大支柱,村里有句口头禅:“耕田兼种蔗,犹如东海车”,是村民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东海车”是指沿海一带借助风力提水的机械,是永远没有休止工作的提水工具。村民早春刚莳完田,又要转入去种甘蔗,两项工作交替地进行田间管理,工作是无休止的。

解放前,田螺湖村水利条件特别差,有诗为证:“三日无雨车头响(车头指水车,提水工具),半日下雨水茫茫”。抗旱排涝环境十分恶劣,“有水车无水车,无水车有水车”是村民抗旱真实写照。农田用水靠的是水车和“井担”称水来抗旱,所谓“井担”称水即是在田头打口水井,树上秤杆一桶一桶地往上提水。当时的年代秤杆遍布了田野,好像林立的高射炮阵地一样壮观。可见当时抗旱保收的艰巨啊。水车、井担、调斗、氽斗的工具一直沿用到七十年代初。东湖村地势比较低洼,下雨半天就水茫茫了水浸田了。

老式的水车

田螺湖村原来有一座聚龙古庙,一九七四年彻底拆改建为学校用。聚龙庙占地面积约十来亩地,现尚存有百年的荔枝树、柿子树、百年的榕树。聚龙古庙共有三进,傍间有廂房,古庙建筑宏伟讲究,雕粱画柱、培刹罗汉满座,古庙的木刻、石刻工艺非常好。正门写着苍劲有力的“聚龙古庙”。古庙建于何年何月无法考究,根据古庙石刻记载是清同治八年重修,按照现存铁钟文化记载,是乾隆十二年立钟,立钟时间距今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依理应是先有庙后有钟,可见古庙的历史比铁钟的历史更长,聚龙古庙一直屁荫村民的修息养生。

相传聚龙庙是广州城北几十公里内的庙宇之最的庙宇,古庙的规模、声誉与佛山祖庙可媲美。当时香火鼎盛,四乡的善男信女远道而来朝拜,而庙前一带也是做生意十分繁华的地方。

根据古庙现存光绪十一年所立的村规民约内容分析,古庙直到解放是田螺湖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村民管理自治议事中心,是村民自治最高权力的地方。素有五十岁上祠堂,六十岁上大庙(议事、聚餐)的习惯。田螺湖村姓氏之多,人口之广,但直到现在村民都能团结一致,姓氏之间,村民之间,族系之间都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争斗。也许是古庙一直以来有着严明的管理措施和条训教育的基础,现存有光绪年间的石刻村规民约,内容都是禁赌、禁毒、禁偷和社会道德的条例。条例奖惩分明,落到实处,人人遵守,毫无私情,婆媳之间的矛盾,**之事都由古庙处理。当时有日不关门,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村内现存在相当长历史时间的祠堂:梁氏大宗祠、邝氏大宗祠、何氏宗祠、王氏宗祠、沈氏宗祠。解放前各大宗祠也是本姓系自治管理、娱乐、权力最高的地方。

村里的作善小学曾为花县第五小学

田螺湖村也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一九二七年,全国在中国***的领导下,掀起了农民革命运动,闹革命翻身求解放。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派来了郑铁先同志到该村以教书为名,指导农会运动,会同花山镇的平东村、布岗村,花东的九湖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与地主反动武装抗衡,与反动势力武装浴血奋战。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该村牺牲了十三名村民(《花县志》记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邝照晚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田螺湖村无愧于是革命老区,是先人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祠堂前的状元旗竿夹(据说最后一名状元曾来过)

田螺湖村一直以来孕育出不少人才,有解放前县参议员何德如、有花山镇中共第一代中共党员江树根、有解放初期第一代大学生广州中医大学教授梁广基、有现代原江门市委任职梁保泉、有体育娇子世界冠军邝显耀、邝树伦……这些都是东湖村的自豪和骄傲,也是东湖村的光荣。

编辑:小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