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呢?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嘛。

③我艰难地钻进棉花地,看到父亲正弓着背捡棉花,他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我的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④棉花是父亲的花朵,是父亲的攒钱罐。凝望似要融入棉花丛中的父亲,我一时恍惚,仿若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过去——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里,父亲就是这样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多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久违的微笑。

⑤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簸箕前剥起了棉花。脱了壳的棉花,雪白蓬松。父亲先是轻取下黏附其上的枯叶,后用力将若干棉籽拔出,让籽与棉分离。一取一拔,利落娴熟。

⑦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感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小题1】文题为“棉花里的父亲”,请围绕文题梳理文章情节和人物描写角度,填写下面的表格。
主要情节对应文段描写角度
_____第③段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返家剥棉花第⑥段_____
枕棉花入眠____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小题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作用是什么?
【小题4】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棉花”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23-24九年级上·广西玉林·期末
知识点:记叙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椋鸟的启示

①椋鸟大都是地栖鸟,善于飞行,尤其善于成群结队地飞翔在蓝天上。一支椋鸟队伍,少则成千上万只,多则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只,数量之多令人惊叹。飞行中,它们不断变换着各种有趣的队形,时而扶摇直上,时而俯冲而下,时而平抚青云,时而翻转盘旋,宛如在跳优美、曼妙的空中芭蕾,场面非常壮观。

②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空中舞者虽然像一片遮天蔽日的浮云,密密麻麻、疾速飞行,但步调却惊人的一致,只要有一个转弯,其余的会迅速跟着转弯,而且高度同步,从来不会发生相互碰撞的情况,始终保持着亲密而不触碰的距离。

③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很多人想不到,然而其实很简单。虽然椋鸟队伍庞大,成员数量众多,但对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来说,它并不用管那么多,只要保证同与之相邻的几只不发生碰撞就可以了。继而,每一只椋鸟都保证不与周围的邻居碰撞,那么,整个队伍自然就整齐划一了。

④椋鸟的行为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__________。

(作者:赵盛基。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文中的椋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小题2】这则故事启人深思,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展开联想,续写故事的结尾,点明故事的内涵,不少于100字。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 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小题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哪些内容,请填写完整。
盼香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赏析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
【小题3】文章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香椿的味道”中“味道”一词包含哪些内容。

成树

①十七岁那年,我成了一棵树。

那天我放学回家,把书包一丢,扑向沙发,陷入深深的叹息。考试失利,朋友背叛,疲惫、懦弱、厌倦等情绪与家中的寂静杂糅在一起,可回家又能如何呢?我与父母之间不知何时开始有了隔阂,就像基本不同频的两列波……种种烦琐扰人的小事像石子般砸在我身上,细碎的疼痛让人无措。

③我在沉默中选择了逃离,悄悄关上家门,漫无目的地走着,走过无数岔路,直到走进一片森林。参天大树密密匝匝,它们弯弯曲曲地排列成神秘的弧度,围绕着一块草地。我的眼前仿佛有一片幽绿色的海在翻滚,嫣红的花和洁白的蘑菇漂浮其间,几只灰扑扑的野兔探出头打量着我。

④我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发光的它,那棵小小的却挺拔昂扬的树。它对我微笑着,我向它靠近,有种莫名的安心,仿佛与它许久前就相识,而现在又重逢。在触摸到它的一瞬间,我的脚下生出了根,连接着大地,身体抽出了嫩绿的枝芽。我成了它,成了一棵树。

⑤钻啊,向上啊……小小的种子长出了白白的芽,泥土似乎把它掩埋得太深,压得它喘不过气来。但它向往着黑暗过后的明媚阳光,于是认定了追寻的方向。那隐隐的光,成了它不言放弃的唯一动力。

⑥午后的森林,一派平和安详,它在微风中颤抖着,它已是一株幼苗,也只能是一株幼苗。它还太过柔弱,身边有太多的诱惑,有看上去很美实则饱含苦痛的危险。周围大树林立,这株树苗显得那么尚小,食草动物来来去去,它随时都有被吞食的可能。

⑦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我是家中独女,自小被亲戚夸奖聪颖,但越长大越平庸,父母似乎不甘心,寻找各种时机对我进行或严厉或委婉的说教,而我决定以沉默作为无声的抵抗。

⑧直到一只红羽鸟停在了小树苗,抑或是我的枝头开始歌唱。我睁开了疲惫的双眼,见红羽鸟如此快乐,忍不住问:“这片森林符合你的期许吗?”

⑨红羽鸟笑了,说:“为什么森林要符合我的期许?森林不是为你而存在,不是森林需要你,而是你需要森林。你们这些年轻的树啊,似乎总是将自己置于对世界失望的状态,这其实是一种懦弱,一种逃避。”

⑩我瞪大双眼,迷惑不解。

⑪“你们在害怕未来。”红羽鸟继续说,“并不只有沐浴朝阳才会拥有希望。未来不管是好是坏,坚持下去,即使畏惧着也会渴望着,这就是成长。”从红羽鸟的口中,我知道自己已经从一棵幼苗长成了一棵树,虽然只是年轻的树,但树这个词,真好。我努力地挺直着身躯,做一棵秀美挺拔的树。

⑫几天后,我听到了父母的呼唤,他们和警察一起来找我。我凝视着他们,他们看不到我;我对树微笑,树微笑地看着我。

⑬我的双脚突然可以移动了,我向那一声声呼唤飞奔而去,离开前不忘与它那棵年轻的树挥手告别。

⑭母亲请了一个月的假,留在家中陪我。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起窝在沙发上打盹,偶尔对视,忍不住“扑哧”笑起来。出差的父亲回来,给我带了礼物,是一本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开始学着平心静气地面对各种烦扰,终究,是会雨过天晴的。

⑮那片森林依然是我经常会去的地方,融入绿色的海洋,抚摸粗壮的树干,我会获得原始自然而又宝贵的能量滋养。我再没有遇见那棵年轻的树,也许它已经长大了,强壮的枝干不断向上、向上,攀住蓝天,浮云成了它的装饰物,它的叶芽应是翠绿色的,那是春天里最耀眼的绿。

⑯后来,我对母亲提起:“妈,其实我早就成树啦。”

⑰母亲笑得灿烂:“成熟啊,是好像成熟多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20期,有删改)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小题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选文中“我”和红羽鸟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4】选文以母女俩的对话结尾有什么妙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