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9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棉花

棉花,顾名思义是一种花,可是,在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里却没有她的席位。她不美吗?不是。

棉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水仙那样亭亭玉立;既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更不像海棠那样婀娜多姿。但她的美,却另有所在。

她坚强:乍暖还寒的春天,她破土发芽;赤日炎炎的酷暑,她现蕾开花;凉风瑟瑟的深秋,她吐出了如银似雪的棉絮。她经历了寒凉酷热的季节,风雨雷电的时候,旱涝病虫等灾难,可她坚强地在逆境中成长,从来没有垂头丧气,始终是昂首向上。

她团结:她的纤维虽然细小,可总是手拉手,膀靠膀,抱成一团。人们用她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物,便再不是一根根微不足道的细毛毛,而是能经得起相当大的拉力、磨力、折力的团结整体。

她纯净:洁白的心灵,容不得半点污垢。

她无私:自己饱受大自然风霜之苦,奉献给人们的却是温暖和安慰……

棉花,她不是花,可她比花还美,她的美不在于外形,而在于内涵,心灵的美,纯朴的美,持久的美……

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

【小题1】“她不美吗?不是。”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小题2】短文中第3-6自然段都是按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棉花的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择。
(1)“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天下到处都种上棉花。
B.“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人们都能像棉花那样具有心灵美、纯朴美、持久美
C.“我”敬仰棉花,“我”愿尽自己的力量去宣传棉花的美,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
(2)这篇短文的主题是(        )
A.赞美棉花坚强、团结、纯净、无私的崇高精神。
B.向读者介绍有关棉花的知识。
C.借棉花表达作者愿人人做心灵美、纯朴美、持久美的人的美好愿望。
【小题4】选文第2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21-22五年级上·全国·阶段练习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_______________

直到现在,我还是常常想我的外婆家。

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我又梦到了那座梅溪镇上的古老的屋子。曾经消磨了整个童年的那间“藤花书屋”,依旧没有改变一些样子,一种不知名的藤科植物,从窗槛外爬起来,带着那些绿得可爱的叶片,一直爬上了屋檐,窗外便好像张了一个绿色的帷幕;有时开出几条小小的淡红花来,更是美丽得叫人不忍离开。

春天,书屋前面花坛上的大丽花开了,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一丛丛,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一间新娘的洞房似的,一群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盘旋在这些花上,不住地唱着颂歌。

书屋后面,是一个大竹园,一竿竿的翠竹,不时发出飒飒的响声,仿佛它们在絮语着。当我们走进这林子去的时候,脚下踏着那永远照不着太阳光的泥土,软软的,真比踏着富人们厅堂上珍贵的地毯还舒服。夏天,我们常常摊下一条席子,带着一壶凉茶,躺在那里读故事书,(       )沉沉地睡去了,不妨(       )来一次“午倦抛书昼梦长”。

墙外人家,有搭着瓜棚、豆架的。秋天到了,晚上明月如水,从那些棚架上的绿叶丛中,不断地送过络绎的歌声来,“沙沙!沙沙!……”很容易地,把我带进了甜蜜的梦中。

冬天是最寂寞不过的,(       ),在这书屋的火炉边,我曾经和表姊妹们烤过山芋吃;在这书房外的一片大雪中,我们曾经张起一个竹匾,捉过麻雀玩。             这一切都像真的一样,在昨天晚上的梦中,我又到过一次外婆家。

【小题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小题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小题3】填空。   
短文以“藤花书屋”为中心,按空间顺序写了书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季景物变化的特点,叙述了“藤花书屋”的生活情趣。
【小题4】用“——”画出描写书屋样子的句子,用“﹏”画出冬日在书屋玩耍时有乐趣的句子。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五色梅

五色梅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浅绿色的,后来逐渐变成深绿色。

七月份它长出花蕾,八月开花,九月怒放。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别致,一朵花有多种颜色:黄、绿、橙、红、白。它的样子像一把花雨伞。微风吹来,摇摇摆摆,更加美丽。

五色梅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剪下一枝泡在水里,过几天,再把它拿出来,埋在土里,它就会长得很旺。

五色梅看起来是娇弱的,但谁要借此欺负它,那无疑是自讨苦吃。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刚把五色梅买回家,我觉得好玩,伸手要去摸。奶奶告诉我说:“别摸,茎上有刺 。”我不在乎, 用手一碰,坏了!许多小刺扎在我手上,这时我才知道,五色梅看上去弱不禁风,可实际上它长了许多小刺来保护自己呢!

我喜欢五色梅。我爱它娇美的姿态,我爱它不屈不挠的旺盛的生命力。

【小题1】短文第4自然段写了自己对五色梅的感受,是全文的中心,起到了______的作用。
【小题2】概括前面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第1自然段里找到相关内容回答:“五色梅”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叶子刚长出来时是_______的,后来逐渐变成_______
观察植物的种植方法:剪下一枝_______,过几天,再把它拿出来,_______,它就会长得很旺。
写出自己的感受:我____五色梅。我爱它_________,我爱它__________
文学阅读。

京腔的韵味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数《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了。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至今,那几个老北京在秋雨之后的对话我还能脱口道出。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在北京呆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钻王府井大街小巷: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臻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足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的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坐春风。

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小题1】被称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        
A.京剧 国画 中医B.黄梅戏 国画   中医C.国画 京剧 中药
【小题2】梅兰芳是著名的(      )演员,严凤英是著名的(      )演员。
A.黄梅戏          B.京剧               C.豫剧
【小题3】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意思,在序号上打“√”。
(1)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直是醉煞人了。
A.迷信的人指凶杀神   B.指不喜欢,非常反感       C.指令人沉醉、喜爱
(2)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坐春风
A.十分陶醉,被感染打动   B.十分得意,非常自豪     C.期盼春天的到来
【小题4】用“ ”线画出描述“京味儿”特点的句子   
【小题5】“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章开头写喜欢京剧、爱读《故都的秋》,这在文中的作用是(   
A.为下**铺垫B.表达对作品的喜爱C.领起下文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