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文化
七绝·咏棉花
左河水
不恋虚名入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临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世人熟知的夏花名字中,并没有棉花,但是它依旧在夏季盛开出洁白的花,在万丛之中表现得洁白无瑕,犹如白云一片,又在阳光的辉映之下如彩霞般的美丽壮观。而棉花在使用前须将其在纤维中的棉籽分离出去,以便纺纱织布或做成棉衣棉被,服务于大江南北的人们,在飞雪连天的寒冬腊月中,让人们感到温暖,这就是它一生一世的归宿与奋斗目标。不惊让人想到那些为了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发荣,人民安居乐业,甘愿默默奉献的人们,伟大光荣。

现如今,国外H&M、耐克等品牌******,理由是在中国新疆存在“****”“ 宗教歧视”行为,这无疑是在诋毁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全体华夏儿女定会嗤之以鼻,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就是如此。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经济农作物之一,为人类的进步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棉纺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棉花作为古老的天然纤维也展现出更丰富的功能性和生命力,无论是服饰文化或是家居用品,都少不了棉的元素。

已知关于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在公元前5世纪时首次提到棉花,说印度有一种奇怪的树,可以“长出羊毛”。因为棉花质地良好,早在7000年前,印度河流域的人们就已经学会了怎样将棉花纺成棉布,制作成衣服和其他日用品。13世纪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盛赞印度的棉布,称其为全世界最美的织物。如今,印度农业的支柱之一仍是棉花,印度人称其为“白金”。

在欧洲人只会用羊毛或者亚麻做衣服的时候,印度人已经穿上或许是当时色彩最鲜艳的衣服了,原因无它,棉布更易染色,而且印度还盛产植物性染料。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大众已经厌烦了由繁复的羽毛、蕾丝花边和笨重的胸衣、裙摆构成的洛可可风潮,而在此时,从贵族到平民,都开始追捧棉布面料。

有了轧棉机后,棉布终于得以全面替代了羊毛和亚麻。棉布价格便宜,穷人也穿得起;棉布易清洗,是做内衣裤的好材料,同时质量也更有保障。女性在长裙内搭细棉布紧身马裤、再蹬一双长筒靴成为当时最受推崇的时尚。后人评论说,是印度的棉布改变了欧洲人对服装的审美趣味,并提高了他们的个人卫生水平。

这场棉布风暴自然也刮到了东方。一开始传入我国的棉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产于非洲的草棉,另一种就是印度的木棉。元明时期,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到:“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此时的棉花已经从农植扩展到商业、生活风尚各领域。

到了今天,棉依然与中国人的生活依然息息相关,从日常的服饰材料到工业用布材料,从家具材料到医用材料,从军用材料到航天材料,都有棉花的身影,而且是优质棉花,所以乘风破浪,不惧怕任何谣言,努力前行,争做追梦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