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薯7号
中文学名:陇薯7号(原代号L0031-17)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品种来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2007年育成
审定编号:甘审薯2008003,国审薯2009006
审定情况:200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亲本来源:以庄薯3号为母本,以菲多利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014年全国农业主导品种,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特征特性
晚熟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57厘米左右,株型直立,生长势强,分枝少,枝叶繁茂,茎、叶绿色,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差;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极浅;单株结薯数为5.8个,商品薯率80.7%。经人工接种鉴定:植株抗马铃薯X病毒病、中抗马铃薯Y病毒病,高抗晚疫病。
品质分析
鲜薯薯块含干物质25.23%,淀粉18.75%,粗蛋白质2.68%,维生素C 20.31mg/100g,还原糖0.177%,耐氧化褐变,适宜鲜食、淀粉、全粉和主食加工。
产量表现
甘肃省区域试验,最高亩产4782.0公斤,平均亩产1978.6公斤,比对照渭薯1号增产76.5%,产量总评居13份参试材料的第2位;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12.1公斤,比对照陇薯3号增产29.5%。国家区域试验表明,陇薯7号是该届所有参试品系中稳产性、适应性最好的品种,适宜在北方一作区、西南混作区、南方冬作区种植。省区试亩产达到1900.1kg,平均1349.9kg,比对照陇薯6号平均增产48.3%。
栽培要点
1、选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4月中、上旬播种。
2、适当稀植,每亩种植密度一般3500—4000株,旱薄地2500—3000株。
3、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氮肥不宜过量。
4、及时培土,起高垄。
5、收获前割秧,促使薯皮老化。
6、及时防治晚疫病。
适宜地区
2009-2015年在甘肃天水、陇南、兰州、定西、白银、金昌、临夏等市州和陕西榆林、宁夏固原、西藏拉萨、广东惠州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云南宣威、重庆、吉林延边、贵州六盘水等地试验示范成功。适宜在西北一季作区的青海东部、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南部种植。
来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