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没有尝试过做绿毛龟。最早对这玩意的记忆是家里已过世的老人自己培育了俩,后来这俩把他送走了,没人会照顾就被亲戚随意放生了。那时黄喉还不是天价,但也属于稀罕玩意。后来天价了,再后来又跌回地面了,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了。我很早便知道了一些误区,比如没有龟背基枝藻源,绿藻褐藻丝藻刚毛藻全是养不长且没品相的。养藻比养龟难,龟还要受罪。接种要受罪,不能正常冬眠也要受罪。藻一个不高兴就给你秃了去。所以我本人没有付诸实践的欲望,仅凭一些有限资料做整理记述。

       我书柜里有本20年前出版的小册子记录了当时的绿毛龟培育理论。作者是江苏籍人士,从上世纪70年代就在搞养殖。我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所谓的“皖喉”成为了小青吹捧的标准,反正那时候是没有顶级皖喉小青这种观点的。绿毛龟的顶点是江苏常熟的极品纯牙底喉。绿毛龟的龟种以黄喉为标准主流,另有大头平胸,眼斑,四眼斑水,草龟等国龟。偶尔会有金头,三线个体,但因为极其昂贵的价格不属于平民玩赏范畴。因为绿毛龟属于我国民间搞出来的鉴赏方式,所以都是用国龟做龟种,以前有巴西做绿毛龟的都属于不入流,何况巴西会蜕壳,绿藻更是不能持久。至于现在兴起的拿鳄做龟种的,恕我直言欣赏不来,品相被大头平胸“麒麟长尾”甩十条街。

       基枝藻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刚毛藻目、刚毛藻科、基枝藻属,分基枝藻和龟背基枝藻两种。龟背基枝藻相对基枝藻更为柔软深绿牢度强,没有分叉,并且更喜欢附着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基枝藻呈淡绿,藻丝更脆,适应流速更快,观赏价值相对偏低。但总的来说,两者都可以使用。接种时间推荐4、5月。基本的接种原理是采用藻类孢子接种。也就是将成熟藻丝剪碎轻打促使组织破碎孢子释放(不可捣烂),加入营养液(比如松针榨取汁),兑水泡龟,孢子自然附着龟体,一般培育时间半年以上。简单来说,并不是藻丝直接长到龟身上,而是释放的孢子长成了新藻丝。所以拿一卷基枝藻绑在龟背上妄图速出绿毛龟是不现实的。

接种龟要求健康体壮背甲平坦,否则有病灶容易局部绿毛斑脱,影响上毛效果。体弱的龟也往往扛不起接种的折腾,更扛不起越冬困难。接种前尽量刷洗干净背部污垢,但极不推荐锉刀挫,刻刀刻,粗砂打磨,因为表层破坏后水质不洁极易染病,造成背甲腐烂。接种龟大小250克上下为好,过大背甲钙质密度大不易着生。接种容器采用四面不透明的较好,龟相对有安全感不易乱动有利于孢子附着。接种前,后停食(累积一月以上)防止水质污染,因为无法使用过滤系统,水中产生油膜油渍也会阻碍绿藻着生。浅水过背即可。约20-30日后可见牙尖显露,等稍长即可恢复正常管理。一个月内孢子萌发期需要遮阴防止杂藻生长,一个月后方可见散射阳光。而白色容器既可助黄喉本体发色,又可以由白底反射光使得龟腹甲可以附着基枝藻生长,形成所谓“天地底”。另有用一年稚龟做种的微型绿毛龟,稚龟更易长毛,但健康管理更难,对稚龟体质有很高要求。冬眠多采用泥水或浅水冬眠,维持基枝藻不死。但由于长三角气候因素,往往浅水冬眠龟无法进入深度冬眠状态,所以半睡半醒的耗着,甚至一个冬天完全醒着都是常态,对于绿毛龟的体质是一大考验。

       最后关于绿毛特有的病害做一点补充,其一绿毛斑秃症往往由植食性摇蚊幼虫啃食造成,其二绿毛发黄衰败往往由缺光或者水质ph振荡引起。

       以上是20年前就已经成熟应用的理论技术。近年来又有人在接种和培养提速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相信有B站粉看过“宠不凡”三岁的绿毛龟涂凉粉视频,而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正是基于某篇《绿毛龟快速培育技术的文献》提出的采用为基枝藻提供一层培养基的办法,由马铃薯,山薯粉,白糖,琼脂,硝酸钙硝酸钾硫酸镁磷酸二氢钾三氯化铁按比配置(具体比例请自查文献,本处不引)煮沸冷却调用,将培养基融化混合基枝藻孢子液薄薄涂抹于龟背、腹甲。可于15-20日出芽,相对传统办法有所提速。另有改良光照办法加速基枝藻生长的专利技术若干不再赘述。

       总之,绿毛龟的培养也是结合了许多代人智慧的结晶。希望大家能够喜爱该类型的特殊养护龟种,对该过程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