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土豆的蓬勃力量

——三岔镇三元坝村马铃薯“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崛起密码

特约记者 佘高慧 通讯员 向友铸

马铃薯基地

当清风跃过重叠山岚,连片的万亩土豆花海悄然绽放。青山、炊烟、劳作的农民彼此呼应,构成一幅自然写意画。

一颗土豆蕴藏着多少力量?

近年来,恩施市三岔镇三元坝村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抓种质源头,扩品种繁育,延产业链条,创美食美景,塑文旅名片,形成了“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宴”多产融合的特色全产业链模式,成为唯一一个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的湖北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从“饱腹”到“致富”,农业有奔头

“以前种土豆是为吃饱,现在种土豆是想挣钱。”69岁的三元坝村村民黄武轩是个种土豆的“老把式”,“现在的土豆个头大,圆溜溜的,主要是丰产,亩产平均有4000斤。”收成涨的背后,用黄武轩的话说,那是有了“金种子”。

所谓“金种子”,指的是马铃薯种薯。

三元坝村大堡山组地处高山,过去农户们采取马铃薯、玉米混种的种植方式,且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手段,每年收成完全“靠天吃饭”,一家十亩地能收个一千斤就是大丰收,农户们对马铃薯品相和口感更是完全没有概念。遇到上门收购的菜商,价格更低,三毛钱一斤也是“高价”。

为了更好地致富增收,三岔镇抢抓马铃薯主粮化机遇,由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产业发展。

“我是2014年第一批跟着农业服务中心种马铃薯的。”提起自己这个决定,黄武轩满是骄傲。

统一发放种薯、科学配比肥料、统一防虫治病、专家指导种植技术,收货后以每斤一元的价格统一收购。第一年,黄武轩十亩地就收获了三万多斤马铃薯,年收入相较去年翻了3倍。2018年,黄武轩家成功脱贫,还修缮了自家院坝,盖上了雨棚。

马铃薯获丰收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三岔镇落实马铃薯核心示范基地建设3000亩,其中,三元坝村1300亩,建立原原种、原种、良种硒土豆三级良繁体系,完成300亩种薯基地建设,实施“米拉”(马尔科)、“鄂薯10号”良种推广,在严把种薯关的基础上,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速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

如今的三元坝村,马铃薯销路广、产量多,经营越来越顺利。从以前收的少、品种层次不齐,到现在年产量7000吨,总产值3376万元,实现了华丽转变。

从“土豆饭”到“旅游饭”,乡村有看头

土豆花儿开

五月,青山环抱的山坡上,土豆花成团成簇盛开,连成一片花海。

三岔土豆卖得火热,与土豆相关的旅游、文化等产业也日渐成型。2019年恰逢第21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恩施州召开,“土豆花儿开”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与中国马铃薯大会来了一次美丽的邂逅,乡村旅游的春风吹进三元坝千家万户。

“听说2020年的‘土豆花儿开’要在我们村举行。摆的乱七八糟的容易给给村里抹黑。到时候游客多起来不好看。”胡贵吉借着农闲将家里的小院修整一新,装修、买家具、打扫卫生,准备办个农家乐迎接前来游玩的客人。“没想到种了一辈子土豆,还能吃上‘旅游饭’。

2023年恩施土豆花儿开活动现场

赏土豆花海、品土豆美食、展特优产品、览非遗风采……二十多项精彩活动在土豆花海中轮番上演。

“每年都有新变化。”第二次带着女儿前来游玩的张丽说,“今年新增加了游乐设施和科普内容,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更多与土豆相关的知识。”

“每年四五月,土豆花开的时候。不少游客都会来打卡。现在每年游客量能达近万人,平均每月能给村里的农家乐增收2千多元。”三元坝村党支部书记唐晓州说。

2023年,三岔镇结合三元坝“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投入300余万元完成恩鹤公路沿线“彩色森林”打造,让广大游客近距离感受山间美景、享受漫山花海、体验浪漫生活。

从田间地头到货架“高端”,收入有盼头

马铃薯产品

“山药蛋宝中宝,顿顿饭离不了。”这句话在当地流传已久,足以显现土豆是三岔人餐桌上的常客。

马铃薯有多少种可能性?

热爱马铃薯的三岔人在挖掘马铃薯美食传统制作工艺同时,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尝试中寻求转化的灵感——“土豆粉”“土豆面”“富硒蛋白肽固体饮料”“富硒马铃薯益生菌蛋白粉”等数十种马铃薯精深加工物,构成了独特的三岔土豆宴。

2017年,以三岔马铃薯为检测原薯的“恩施土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市场品牌价值逐步提升,但是商品化率和附加值一直不高,农民收入难增加。

为加快推动马铃薯商品化步伐,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三岔镇于2018年成功引进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房落地三元坝村。

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

“我们是一家以富硒马铃薯及药食同源资源精深加工为核心的公司,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富硒蛋白肽粉是公司的当家产品。”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谭林海介绍。

富硒蛋白肽粉自2018年上市以来,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馈,产品直销重庆、浙江、北京等城市,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与传统炕、煎、炒、焖等吃法不同,这些产品以马铃薯精深加工为主,新产品研发为发展方向。

“2023年,总投资450万元的马铃薯初加工项目已建设完成,新增土豆粉丝生产线2条、全自动真空包装机2台,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谭林海说道。

“我今年在厂里上班的工资加上售卖的马铃薯和得到的分红,年底收入有5万多。”村民胡桂才乐呵呵地说。

一颗颗马铃薯,见证了三岔镇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历史进程。

十年的接续奋斗,三岔镇三元坝村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为基、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产业路子,谱写了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