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注:植物的茎是联系根和叶,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分的轴状结构,由胚芽发育而成。

植物的茎是联系根和叶,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分的轴状结构,由胚芽发育而成。在系统演化上,茎是先于根和叶最早出现的器官。大多数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表以上,顶端能无限的生长,与着生的叶片形成庞大的枝系。

一、马铃薯茎的类型

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和不同作用,分为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四种。

1、地上茎

马铃薯地上茎的作用,一是支撑植株上的分枝和叶片,最主要的是把根系吸收的无机营养物质和水份运输到叶片里,再把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成的有机营养物质物质,向下运送到块茎中。从地面向上的主干和分枝统称为地上茎,其高度一般是在30cm—100cm,高度差异和品种有关,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地上茎矮一些,也和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及光照有关。地上茎的颜色多为绿色,也有个别品种在绿色中带有紫色和褐色。

2、地下茎

地下茎是种薯发芽生长的枝条埋在土里的部分,下部白色。它的茎秆上着生着根系(芽眼根和匍匐根)、匍匐茎和块茎。地下茎长度因播种深度和生长期培土厚度的不同而有不同,一般10cm左右。

3、匍匐茎

马铃薯的匍匐茎是生长块茎的地方,它的尖端膨大就长成了块茎,叶片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通过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依次输送到块茎里,人们常把匍匐茎比作给薯块供给养分的脐带。匍匐茎一般是白色,在地下土壤表层水平生长,早熟品种当地上部分出现5—7片叶时,晚熟品种当地上部分出现8—10片叶时,地下茎节开始出现匍匐茎,匍匐茎的长度一般为3—10cm,它的长短因品种不同而异。匍匐茎的数量和地下茎的长度有关,受播种深度和培土厚度影响。匍匐茎的数量和生长状况决定块茎数量。如果种的太浅或者起陇太窄培土太薄都会导致匍匐茎长出地面,变成普通分枝,人们常把这种现象叫做“窜箭”,因为匍匐茎这一特点它实际上是地下茎的侧枝,所以有时也叫匍匐枝。

4块茎

块茎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薯块,它是马铃薯的营养器官也是我们最终收获的成果,叶片所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绝大部分都会运输到这里。块茎能以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人们在生产上使用块茎作为播种材料,用作播种的块茎我们叫做种薯,因为块茎具有繁殖功能这一特点,也就致使马铃薯的繁殖器官花、果、种子变得不那么被人们关注。块茎没有叶绿体,表片颜色和块茎内部颜色因品种而异。

块茎形状不一,有圆、椭圆、扁圆、卵形等因品种而异,块茎有头尾之分,与匍匐茎连接的一端是尾部,另一头则是顶部。块茎上遍布着芽眼,芽眼的深浅因品种而异。根据近年的鲜食市场需求状况来看,芽眼较浅的、椭圆形的和黄肉的马铃薯更受人们欢迎。

二、马铃薯茎的种植管理注意事项

1、马铃薯地上茎

在种植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地上茎的长势状况,如果地上茎的长势弱不够旺盛的话,第一会影响到光合作用,影响到块茎生长营养的供应量,第二我们陕蒙沙地马铃薯种植区每年都会遇到十多天高温天气,如果在高温来的时候或者块茎膨大的时候地上部分仍然没有封垄,那么将对块茎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因为马铃薯生长它需要一个冷凉的环境,如果土壤温度超过25度,他就停止膨大了。

如果地上茎生长过于旺盛,也会影响到块茎的生长,就是我们农户常说的“放秧子了”,第一这种情况会影响马铃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光合作用的消耗量大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量,导致块茎不能正常生长,造成减产,第二地上部分过于旺盛茎叶细嫩,易诱发病害,甚至会导致匍匐茎过长,顶端不膨大,出现窜箭的比例增大。

预防地上茎的异常生长,应合理施用氮肥。在田间生长状况的观测识别中,我们是用现蕾期和盛花期这两个生长期来判断地上部分的长势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如果现蕾期前马铃薯已经封垄则是一种旺长的表现,如果盛花期仍然没有封垄则是长势过弱的表现。

种植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通过喷洒药剂控旺来调节地上茎的大小,控旺的**时间是马铃薯地上部分刚封垄时,站在地头能看到个别花蕾已经开花。过早,地上部分的茎叶还没有达到高产所需的光合作用量,过晚起不到控旺的作用。

2、地下茎

保证马铃薯正常生长地下茎应该达到的深度,因为匍匐茎和根系都是从地下茎开始生长的,所以地下茎的深度决定根的数量和匍匐茎的数量,在种植管理中应该注意的是播种深度,和中耕培土的厚度。

为保证地下茎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播种时的深度最好控制在20cm左右,中耕之后保证地下茎的深度在20cm以上。结薯数量根系数量和最终块茎绿头的比例都和播种深度和培土厚度有关。地下茎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两大茎上病害(黑胫病和黑痣病)的预防,我们会在后面的病虫害防治课里详细介绍。

3、匍匐茎

关于匍匐茎在种植管理中应该注意的是,防治匍匐茎窜箭,给匍匐茎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这和种植起陇的宽度,播种深度和培土厚度都有关系。参照地下茎管理。

4、块茎

块茎作为种植马铃薯的最终收获,种植管理中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块茎膨大期的管理,对温度的调节,对水份和养分的供应,已经形成并正常生长的块茎,在生长过程中某些条件受到限制,暂时停止了生长,当生长条件恢复时,原本块茎上的一些组织就会重新生长,结果形成了各种畸变形状,包括块茎芽眼再生匍匐茎,或者其顶端出现小脑袋及链球薯,或者芽眼突出,块茎弯曲,开裂等现象,这些现象称为块茎的次生生长。

次生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干旱,水份养分供应中断。干旱导致块茎芽眼暂时性休眠,块茎皮层老化等等。所以块茎膨大期,不能缺水缺肥,遇到高温及时浇水降温。在浇水降温的过程中要注意湿度的控制,避免造成高温高湿的状况出现诱发病害。

将块茎作为马铃薯的繁殖材料,我们称之为种薯,块茎作为种薯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块茎芽眼的一些特点,和切种技巧,我们在后面的种薯处理课里详细介绍。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马铃薯行业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