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储藏生理阶段

马铃薯块茎储藏期间,将经过后熟期、休眠期和萌发期3个生理阶段。

(1)后熟期

收获后的薯块并未充分成熟。这时薯块的特点是表皮还没有木栓化,含水量高,呼吸作用非常旺盛,一般要经过30天左右的生理活动过程才能使薯块表皮充分木栓化,达到成熟,呼吸转为微弱而平稳。这一过程称为后熟期或后熟阶段。这一时期,薯块水分蒸发较多,重量损失严重,同时薯堆的温度容易升高。另外,收获后机械损伤、表皮擦伤或挤伤的块茎也在这时进行伤口愈合。储藏时,要求有良好的通风,防止病菌侵染,减少薯块水分蒸发。

(2)休眠期

薯块经后熟阶段后便转入休眠期。休眠即块茎芽眼中幼芽处于相对稳定不萌发的状态。这时表皮充分木栓化,伤口愈合,块茎表面干燥,块茎呼吸强度及其他生理生化活性下降并渐趋于最低。这一阶段块茎物质损耗最少。

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较短,晚熟品种较长,一般范围在15~150天。成熟度高的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期要比未充分成熟的块茎短。

①自然休眠期

块茎中的芽眼在环境条件适合发芽的情况下,由于其生理上的原因而不萌发的时期。

②被迫休眠期块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后已具备了发芽的可能性,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利于芽的萌动和生长,仍处于休眠状态的时期。储藏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调节储藏条件,控制被迫休眠期的长短。

(3)萌发期

通过储藏期间一系列的变化,马铃薯块茎通过休眠期,具有发芽的能力,给予适合的条件,块茎即可发芽生长。

2.生理生化变化

通过休眠的块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幼芽即萌发生长。这一时期,块茎重量损失与发芽程度成正比。块茎进入萌发期,标志着商品薯的储藏应马上结束,否则其品质将显著下降。而种薯储藏应进一步加强储藏库的管理,防止种用品质的降低。

在储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将发生一系列由高活性向低活性、再向高活性的生理生化变化,块茎内的化学成分也在不断变化。整个变化过程与块茎的品质及加工利用有关。生理生化变化主要为组织结构的变化、伤口的愈合、块茎的失水、块茎的呼吸作用、块茎储藏物质和内源激素的变化等。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百里三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