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在10~13℃,幼芽生长迅速,出苗快。茎叶的生长与块茎的膨大最适宜的温度马铃薯块茎休眠期度过,当温度超过5℃时,芽眼萌动出芽。播种后,地温要求并不一致。茎叶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1℃,温度超过25℃以上,茎叶生长缓慢,30℃以上时,呼吸作用增强,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造成营养失调;当温度下降到一1~2℃时,植株受冻死亡。
马铃薯块茎对温度的要求反应比茎叶更敏感。地温10℃左右块茎膨大缓慢;块茎膨大最适宜的地温为15~18℃,养分积累迅速,块茎膨大快,薯皮光滑,食味好;地温25℃时块茎膨大缓慢;地温超过30℃以上时,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被呼吸作用消耗,块茎停止膨大,薯皮木栓化,表皮粗糙,淀粉含量低,食味差,产量低,块茎不耐储藏;地温下降到-1℃,块茎受冻,解冻后,水分大量渗出,块茎变软萎蔫,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受冻的块茎入窖储藏,还容易引起其他块茎大量腐烂。块茎储藏最适宜的温度为1~4℃,超过5℃块茎发芽。
2.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
马铃薯块茎虽本身含有大量的水分,播种后能萌动出芽,但是如果土壤过于干旱,则幼苗也不能出土,会使薯块干缩,雨后腐烂,造成缺苗。幼苗出土后,茎叶较小,需水较少,土壤含水量短期间稍偏低,能促进根系下扎,但时间过长或过于干旱,反而影响根系生长。从现蕾到开花是马铃薯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阶段,水分不足、土壤干旱,植株萎蔫停止生长;叶片发黄,光合作用停止,块茎表皮细胞木栓化,薯皮老化,块茎停止膨大。这种现象称为停歇现象。
当降雨或浇水后,土壤温度和水分适宜时,植株恢复光合作用,重新生长。这种现象称为倒青现象。由于块茎表皮细胞木栓化,薯皮老化,不能继续膨大,只能从芽眼处的分生组织形成新的幼芽,窜出地面形成新的植株,温度适宜在芽眼处形成新的块茎,有的形成串珠薯、子薯或奇形怪状的块茎。生长后期,需水量逐渐减少,水分过大,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块茎含水量增加,气孔细胞膨大**,引起病原菌侵染,易造成田间块茎腐烂,块茎收获后不耐储藏。由于水分供应不均匀引起薯块发育不良形成畸形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