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产操作规程
马铃薯生产操作规程
根据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术技术规程(NY 5221-2005)制定本生产操作规程,适用于寿阳县田之缘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马铃薯的生产。
1 品种选择与栽培季节
1.1 品种选择 马铃薯品种选择表皮光滑、芽眼浅、外观性状好、抗病、丰产、优质、适销对路的脱毒种薯,主要品种有东北白、紫花白、晋薯7号等,亩用种量125-150公斤。
1.2 栽培季节 5月上旬-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10月上旬收获。
2 播种前的准备
2.1 整地施基肥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禁止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马铃薯的施肥应以基肥为主,亩施有机肥250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2.2 种薯处理
2.2.1 困种晒种 把出窖后经过严格挑选的种薯,装在麻袋、塑料网袋里或堆放在空房子、日光温室和仓库等处,使温度保持在10-15℃,有散射光线即可。经过15天左右,当芽眼刚刚萌动见到小白芽锥时,就可以切芽播种了。如果种薯数量少,可把种薯摊开为2-3层,摆放在光线充足的房间或日光温室内,使温度保持在10-15℃,让阳光晒着,并经常翻动,当薯皮发绿芽眼萌动时,就可以切芽播种了。
2.2.2 切块 切块时注意每个芽块的重量最大达到50克(1两),最小不能低于30克(6钱)。
3 播种
3.1 播种期 地膜覆盖春播马铃薯要求当10厘米深度地温稳定通过5℃,以达到6-7℃较为适宜,一般在5月上旬-5月中旬播种播种比较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4-16%时播种。
3.2 播种密度 马铃薯种植以垄(行)距60-70厘米、株距在24-26厘米较好。肥水充足植株相对稀植,地力较差,种植相对密一些,亩留苗3000-3500株左右。
3.3 播种深度 一般播种深度为8-10厘米左右。
3.4 播种量 马铃薯的播种量与品种、栽植密度、切块大小及播种方式等有关,一般切块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125-150kg。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培土 马铃薯播种后30天左右出苗,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轻锄松土,以利出苗。苗高12-15厘米,结合培土进行第二次中耕锄草。在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
4.2 水肥管理 旱地马铃薯一般不追肥浇水,地膜覆盖早熟栽培遇春旱时人工浇水一次,同时中耕。
4.3 摘除花蕾 花蕾形成, 花序抽出时,及时摘除。
4.4 病虫害防治
4.4.1 农业防治 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脱毒种薯;实行严格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在地块周围适当种植高秆作物作防护带;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清洁田园。
4.4.2 物理防治 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虫。
4.4.3 化学防治
4.4.3.1 晚疫病 用72%的克露或75%的达科宁任意一种,每亩用量为100-150克,加水50升稀释,用喷雾器均匀喷施马铃薯苗,每隔7天喷一次,交替换药,收获前20天停止用药。
4.4.3.2 二十八星瓢虫:用2.5%的敌杀死或2.5%功夫,每亩用药20-30毫升,加水50升,进行田间喷雾,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收获前15天停止用药。
5 收获、包装 适期收获,收获标准为:茎叶由绿变黄,薯块易从茎上脱落。用手指擦薯块,表皮脱落,用刀削薯块,伤口易干燥。收获时要避免损伤薯块,收获的马铃薯要避免暴晒,经暴晒的薯块容易腐烂,不耐贮藏;将达到商品标准要求的块茎分级后统一包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