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信息来源: 筠连县农业农村局 | 发布机构:筠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2024-04-18
字体 【

马铃薯晚疫病是我县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毁灭流行性病害,该病在我县马铃薯种植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病症主要体现在叶尖或叶缘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大慢慢地呈黑褐色焦斑严重时呈焦黑状并散发出臭味,病害严重时,干旱条件下表现全株枯死,多雨条件下整株腐烂而变黑。如防治不及时,一般可减产20%30%,甚至造成绝收。

当前,我县马铃薯即将开花,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时期,也是马铃薯病虫害高发时期,41617日,县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在高坪乡槐树村和英雄村、蒿坝镇蒿坝村和中山村、筠连镇联络村、镇舟镇前进村、乐义乡花园村等地调查,共调查田块25块,面积53.2亩,发病田块3块,面积3.1亩,发病面积占调查面积的5.83%,病田率为12%,平均病株率6.27%。气象部门预报:3-4月我县平均气温为15.2-20.5℃,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4.3%-28.9%,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今年我县马铃薯主栽品种大多为云薯902、青薯9号和米拉,其中米拉抗病性较差,且主产区多为山区,多雾多露、日暖夜凉的高湿天气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危害。加上近几年我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普遍,局部较重,田间菌源丰富,也利于病菌侵染和晚疫病流行危害。

根据田间病情、品种布局、历年资料以及天气预报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县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望各乡(镇)领导引起高度重视,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做好病情监测和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一、防治适期

在马铃薯现蕾开花期或见病始期及时普遍防治。

二、防治方法

(一)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远离田间后深埋处理,田间地面撒施石灰。

(二)发病初期选用杀菌剂进行喷施防治。

1.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毫升亩;

2.52.5%恶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抑快净)40亩;

3.687.5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毫升亩;

4.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0亩;

以上药剂兑水45公斤喷雾,放置间隔57天喷施一次,视病情发生情况掌握喷药次数,一般喷23次。施药时要注意对植株及茎叶正反面均匀喷雾,同时注意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

三、注意事项

(一)在无风的情况下喷施作业,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避免中毒。

(二)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经过三次清洗过后,放入垃圾桶,减少污染环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