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波蒂(Shepody)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加拿大育成。1987年从美国引入我国。
特征特性:中熟品种,从播种到成熟120天左右。茎绿色粗壮,多分枝,株型开张,株高60-80厘米,叶片较大且密,浅绿色;花白色间有浅紫,开花较早,顶花生长花期较长,结薯较早且集中,薯顶端朝上生长,易造成青头;薯块大,长形,一般10厘米以上,大的超过20厘米,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极浅。块茎干物质含量19-23%。还原糖0.2%。商品率80-85%。植株不抗旱不抗涝,对水涝特别敏感。喜通透性强的沙壤土、喜肥。退化快,易感晚疫病。块茎感病率高。产量水平随生产条件的差异变幅较大,亩产1000kg-3500kg。
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必需选择肥力较好的沙壤地块,增加水肥的投入,要做N、P、K配比施肥。切忌种在PH值高且洼的地里。亩密度3500-4000株,用大芽块大垅播种,深种深培土。注意防治晚疫病。适宜在生长季节较短的地区种植,注意:不适合无霜期较长且高温的地区。
2.大西洋
品种来源:美国品种,1978年由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引入中国,2000年引入山西省。
特征特性:块茎形状介于圆形和椭圆之间,表皮有轻微网纹,过大薯块常有空心、肉白色,富有淀粉,适于炸片、煮食。对马铃薯A、X、卷叶、网状坏死、A型的金线虫、晚疫病和外伤都有抵抗力,在干旱季节薯肉有时会产生褐色斑点。植株繁茂性中等,长势强而直立,叶大县粗糙,呈绿色,花冠淡紫色,芽眼少且浅,属高水肥品种。最高产达到2800公斤/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以上,生育期90天。
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每亩密度4500株左右。沙壤土种植,生长期不能缺水缺肥,并做好晚疫病的防治和使用优质脱毒种薯。适宜在山西省北部一季作区高肥水地。
3.费乌瑞它 (Favorita)
品种来源:荷兰品种。1981年由中央农业部中资局从荷兰引入,又名"荷兰薯"、"晋引薯8号"、"荷兰15",为我国主栽早熟品种之一。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50厘米左右,块茎长椭圆形,表皮光滑,皮色淡黄,肉色深黄,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较耐贮藏。早熟,生育期80天左右,薯块含淀粉12-14%,还原糖0.5%,粗蛋白1.55%,Vc13.6毫克/100克,干物质17.7%;食味品质好;植株易感晚疫病,但因早熟可避病,抗Y病毒和卷叶病毒,一般亩产1700公斤,商品薯率80%以上。
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该品种株形直立分枝少,适于密植,亩种4000-4500株。适宜地膜覆盖早熟栽培。喜水肥,重施底肥,早中耕、早追肥;生产上必须采用优质脱毒种薯,最好使用一级原种、二级原种,至少要使用一级种薯;肥料要施早施足,土壤要保持湿润;及早预防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块茎对光敏感且易露于地表,耕种栽培应及早多次中耕并高培土。适宜秋种和冬种,是秋种的理想品种。适宜性较广,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和广东等地均有种植,是适宜于出口的品种。
4. 226(冀张薯12号)
品种来源: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用大西洋/99-6~36选育的中晚熟鲜食品种。
特征特性:中晚熟鲜食品种,从出苗到收获96天。株型直立,生长势中等,茎绿色,叶绿色,花冠浅紫色,天然结实少,薯块长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浅,匍匐茎短,结薯集中。株高 68.8厘米,单株主茎数 2.2个,单株结薯 5.2个,单薯重184.9克,商品薯率 82.3%。接种鉴定,中抗轻花叶病毒病,抗重花叶病毒病,抗晚疫病;田间鉴定对晚疫病抗性高于对照品种紫花白。块茎品质:淀粉含量 13.2%,干物质含量 20.6%,还原糖含量 0。82%,粗蛋白含量 2.05%,维生素C含量17.9 毫克/100克鲜薯。
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华北地区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播前催芽。宜起垄栽培,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注意及时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适宜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等华北一季作区种植。马铃薯晚疫病重发区慎用。
5.紫花白(克新1号)
品种来源: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于1963年选育而成。原系谱号592-55。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分枝数中等,株高70厘米左右。茎粗壮、绿色;叶绿色,复叶肥大,侧小叶4对,排列疏密中等。花序总梗绿色,花柄节无色,花冠淡紫色,有外重瓣,雄蕊黄绿色,柱头2裂,雌蕊败育,不能天然结实。块茎椭圆形,块大而整齐,薯皮光滑,白皮白肉,芽眼深度中等。块茎休眠期长。干物质18.1%,淀粉13-14%,还原糖0.52%,粗蛋白0.65%,维生素C14.4%/100克鲜薯。生育期从出苗至成熟95天左右,属中熟品种。结薯早,块茎膨大早而快。抗Y病毒和卷叶病毒,高抗环腐病,耐旱耐束顶,较耐涝。产量表现一般亩产15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2500公斤。
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适于夏播留种。应施足底肥,如底肥不足,在现蕾期结合培土进行追肥,有显著增产效果。适应范围。适应范围广,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等省(区),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之一。
6.克新四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1963年用白头翁做母本,卡它丁做父本杂交育成。1970年确定在全省推广。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65厘米左右,分枝少。茎绿色,复叶中等大小,花白色,有外重花瓣,开花不正常。花粉不孕,无天然结实,块茎扁圆形,整齐,黄皮淡黄肉,芽眼浅。耐贮性强,结薯集中。早熟品种,生育日数70天左右(由出苗到茎叶枯黄)。休眠期短,适于二季作栽培和复种,抗退化能力强,耐PVY,对PSTV田间过敏,有汰除作用。轻度感PLRV,植株感染晚疫病,但块茎对晚疫病有较高抗性。食味好,是适于夏播和脱毒留种的优良品种。商品薯率80%以上,淀粉含量13%左右,Vc含量14。8毫克/100克鲜薯,还原糖0.13%。
主要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适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广西及湖北、安徽等省市种植,因其早熟,故适于城市郊区及二季作地区栽培。适宜栽植密度为亩4500株左右。丰产性好,亩产1800-2000公斤以上。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京博农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