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一位废品回收者在工地上收废品时,惊奇的发现有5个生锈的桶是由不同的金属组成,便花费200元全部买下。到家后,他决定将它们卖出去之前,切开看看里面有没有"惊喜"!
 
一次普通平常的收购废品,不想却是致命的毒气,直接让一人毙命,43人受伤。从中牵扯出臭名昭著的日军细菌部队对中国人民使用细菌战犯下的滔天罪恶证据。
 
凌晨四点的一个工地上时,挖掘机师傅都还在忙碌工作着,毕师傅开着的挖掘机在地下两米深处时,挖掘机的铲斗传来异样,接着发出了金属相撞的响声。
 
凭多年工作经验,这响声要么是挖断了地下水管,要么是地下埋着金属物件。

他下次查看,埋在土中的金属物件状似石油桶,铲斗撞破的地方有少量油状液体缓缓渗出,流入周围的泥土中。
 
毕师傅判断不止一桶金属桶,又开着挖掘机继续小心仔细地挖,最终出现5个生锈斑驳的金属桶。

这些桶高75cm,直径45cm,锈迹斑斑的外表提示着年代久远的历史。
 
工地的工人们好奇的围观过来,谁也猜不透是什么东西,议论纷纷半天就散去。

毕师傅还没决定好此金属桶的去留时,“老毕,又挖到什么好东西了?”31岁的李贵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兴奋地来了。
 
这个李贵珍是一个废品收购从业者,来自河南,家中有两个孩子,大的7岁,小的3岁,以回收废品为生。
 
工地经常挖出一些废铁废品,李贵珍就靠工地的回收废品为经济来源,他看着这5个斑驳的金属桶,热络地和毕师傅谈好价格,以200元成交。
 
离开前毕师傅善意提醒李贵珍:“这个金属桶跟往常的不一样,你小心处理。”李贵珍应了一声,没当回事。
 
李贵珍将这5个金属桶搬回自家的废品收购站。这时,他发现这些金属桶与往常收购的形状大不同,桶盖、外壁、内壁的金属分别由铜、铅、铁等金属元素构成。
 
看样子,还是挺值钱的,这里面兴许还会有“好东西。”他找来熟人一起操作,两人在拆解的过程中,不慎将锯开的金属罐内的油状液体溅射到身上和手上。
 
李贵珍拆卸金属桶时完全没有想到这溅起的液体会直接要了他的命。

职业习惯让他对桶内溅出的液体习以为常了,看着桶内的油状液体随手直接倒在水沟旁边的泥土里。
 
拆卸下来的金属桶块碎片被李贵珍转手500元卖给了钢铁厂。当晚,李贵珍等人出现一系列头痛、眼痛、呕吐等不同程度的剧烈身体反应。

他们被家人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同一时间,被送医院抢救的还有李贵珍相熟的朋友王宇亮和他的邻居,他们也出现了同类似的情况。

王宇亮为了装修自家的房屋,来李贵珍的废品站要点泥土,最不巧的是而他们拉走的那车泥土就取自被李贵珍倒油状液体污染的土壤。
 
医院看到多人中毒的症状,按常规询问后意识到情况严重,立即报警。当晚十点钟,警方将金属桶集中送到齐齐哈尔冯屯化工厂处理。
 
李贵珍等人都没想到,就这个从工地上挖出来的废弃金属桶,里面装的竟是大名鼎鼎的神经性毒剂,有“毒剂王”之称的芥子气。
 
芥子气是一种纯液态的、略带甜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呈黄色或者深褐色,有刺鼻的芥末味。

芥子气通过空气传播侵入人体,仅仅0.2毫克/升的浓度就致人的神经受到毒害。

轻则造成皮肤和黏膜组织细胞损伤,重则全身中毒而亡。
 
时隔70多年,此次发现的芥子气金属桶就是日军撤退时来不及带走,就地掩埋的化学武器。重现天日后的芥子气依然威力惊人。

短短几天,金属桶的流动痕迹划过工地、收购站、居民区到化工厂,共有44人出事。
 
日军曾在抗战初期,对我国大规模使用芥子毒气,在淞沪战场、徐州战场造成中国军民死亡人数近万人,而侥幸活下来的人,芥子气的毒性也终将痛苦伴随受害者一生。
 
李贵珍在此事件中因为没有防护意识,零距离接触芥子气时间最久,受到的毒气侵害最重,送入医院抢救二周后不幸离世。

经过我国防化专家对比资料辨别和确认后,证实是侵日战争期间日军撤退时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
 
这次事件造成我国建国以来影响恶劣的日军侵华遗留化学武器伤亡案件,日方拒不承认在侵华战争使用化学武器。

中国专家出具人证物证据理力争,日方迫于舆论谴责的压力,日本赔偿3亿日元。
 
这是我国公民第一次起诉日本遗留在中国的化学武器胜诉案件,标志着日本承认在侵华期间对中国军民使用化学武器的卑劣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