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肥与节水灌溉技术
(一)科学施肥、施足基肥、苗期和花期追肥
芝麻生育期短,需肥期比较集中,增施基肥是奠定芝麻丰产的基础措施之一。红壤旱地在增施农家肥做基肥的基础上,每亩施20-30公斤复合肥(15-15-15),酸性强的土壤,可亩加施石灰50-75公斤,中和土壤酸性,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增产。苗期结合中耕培土,每亩追施5-7.5公斤尿素,2.5-5公斤氯化钾,培育壮苗。在盛花期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作为叶面肥。
(二)科学灌溉
芝麻在生育期之间对水分的需求反应极为敏感,不能长时间干旱又不能渍水。芝麻苗期需水量较小,播种时墒情好,就能满足出苗对水分的要求。但进入开花结蒴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此时既怕渍水又怕干旱,要注意遇旱及时浇水,遇涝及时排水。
二、生育期与管理关键
夏芝麻生育期85-100天,秋芝麻75-85天。其中,从出苗到现蕾开花,约需要25-35天。从现蕾开花到终花,一般现蕾后7-15天开始开花,花期长,前后约40天,此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旺时期,不仅茎枝生长快,同时边现蕾、边开花、边结蒴,这是争取花多、蒴多、粒多的关键时期。在生产上加强以肥水为中心的田间管理。蒴果发育及种子成熟期,从终花到成熟,约需要15天,终花后营养生长基本停止,是蒴果发育的种子充实时期。此时干物质积累多,要加强后期管理,促进养分向种子转运,以提高千粒重和含油量。
三、主要田间管理技术
(一)间苗定苗
夏季节气温高,作物、植物生长期快。农谚:“要吃芝麻油,先破十字头”、“苗荒苗,比草荒苗更严重”。可见及时间苗、定苗对芝麻高产具有关键性作用。如不及时间苗,必将造成“高脚苗”、“丝线苗”,茎细叶黄的徒长植株。芝麻出苗后3-5天,长出第一对对生的真叶时,群众称为“十字架”,这时结合中耕除草疏苗,即第1次间苗;在2-3对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这时要去弱苗留强苗,为了预防间苗定苗过程中发生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在3-4对真叶时进行第三次定苗,即是一疏二间三定苗。方法是:“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苗”。要做到留匀、留稠,不留双株苗。
定苗应保留适当的密度,在肥力较好的土壤条件下,夏播单秆型芝麻品种的播种密度为1.0-1.2万株/亩,分枝型0.8-1.0万株/亩;秋播通常是在肥力较低的红壤丘陵或旱坡地上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加至1.5-2万株/亩。
(二)中耕培土
芝麻出现第一、二对真叶时,第一次中耕,但以锄表土为宜为第一抓;出现了第三对真叶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这次可以深耕3-6厘米为第二抓;当出现了第四至五对真叶时,为第三次中耕培土,这时的中耕深度约8厘米为第三抓。中耕有利于改善土壤板结,促根系生长,减轻病害发生,防止草害等作用。
(三)病虫害防治
江西芝麻主要病害有青枯病、茎点枯病、枯萎病、立枯病、真菌性角斑病等,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残体越冬生存。芝麻不宜连作,合理轮作是实现芝麻稳产高产的关键。芝麻病害主要以防为主,可通过合理轮作倒茬、排涝防渍、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精选良种防止种子带菌等方式预防。发病初期可用广谱性杀菌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有一定防治效果。芝麻虫害主要为地老虎、蝼蛄、蚜虫、芝麻天蛾、盲蝽象等,一般用药物及时防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