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游文化丨连载丨米花糖史话(18)后起之秀后浪追前浪/辜世伟

后起之秀后浪追前浪
——米花糖史话(18)
辜世伟

英气勃发,攻势凌厉
世上最畏是后生
胆识创造新品
创新开拓市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江津米花糖行业,新近出现一个犹如黑马一样的企业,它的名字叫隐涵,它们的米花糖品牌叫“隐涵米花糖”。
江津人这么些年知道“隐涵”,是因为它生产的糕点、面包、杂糖、月饼等,占据了江津大部分市场。短短十来年时间,隐涵在江津糕点界迅速崛起,成为江津蛋糕月饼粽子等食品的顶尖制造商。
隐涵食品原本是经营面包蛋糕西点月饼粽子的专业烘焙食品企业,1994年由江津人刘安梨创办,经过几十年发展,已成为江津地区的头号品牌。2015年,出于对江津米花糖的热爱,隐涵公司开始涉入米花糖行业,钻研市场,技术创新,研发生产具有自己特色的米花糖产品。
其中最有新意的,是隐涵食品提炼了米花糖创始人陈氏兄弟的辅料理念,提出了“坚果米花糖”概念,试制了添加腰果、杏仁、海苔、紫薯等新口味、新馅料的米花糖新品种,为米花糖市场增添了一抹新意。
隐涵食品创办人刘安梨,是地地道道的江津人,出生在江津西湖镇乡村。他的创业经历,与米花糖创始人陈氏兄弟颇多相同之处。
1988年,18岁的刘安梨,像当年的陈汉卿陈丽泉那样,怀揣着人生梦想,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他抱着一个信念:“只要舍得干,吃得苦,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经过数十天的寻找,终于重庆“冠生园”打工,成为工厂最底层的打工仔。他深知生活之艰难,脏活累活总抢着干,吃苦耐劳,工友和师傅们安排的事情,勤快麻利,从无怨言。久而久之,老师傅看在眼里,认为“孺子可教”,也就暗暗教了他许多真东西。刘安梨悟性极高,没用多久,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销售业务上,都进步不小,很快成为业务骨干。
所有的大师都是从学徒开始的。这句话一点都没错。经过五年的打工磨砺,刘安梨不再满足于打工生活,而有了开创自己产品的想法。1994年,刘安梨和妻子回到江津,拿出全部“家产”:1000元现金和500元借款,租房子,买了烤箱、烘炉、面粉和白糖,成立了“重庆市松桃源食品厂”,开始白手创业。
刘安梨入行的是烘焙业,他和妻子毛泽琴从人们日常最经常食用的大众食品蛋糕和面包做起。夜晚,小两口又加班加点做产品;白天,拉着板车把蛋糕和面包沿街叫卖。上下班高峰时,长风厂门口、江津一中门口、三九厂门口、电机厂门口、化肥厂门口等各个地方,人流量高的地方,都有他的叫卖声。几年下来,靠每天起早贪黑头顶烈日淌着汗水赚取每月几千元利润“第一桶金”的创业者刘安梨,不仅完成了资金上的原始积累,也获得了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的经商经验的原始积累。刘安梨的经商之道迅速成熟,在扩大规模、打开销路、做大做强上,琢磨出了更多思路。1997年,他鸟枪换炮,板板车变成了长安车,专门送货卖货;他在城里租了一些小门点,开始构建固定的店铺;他在摊点销售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到一些厂矿企业和单位搞“团购销售”;确立“隐涵”品牌,打造隐涵食品,做大“隐涵”公司。
笔者认识他的时候,正是刘安梨创业的这一时期。
此后十余年,依靠品质、勤奋、聪明与进取心,刘安梨成了江津城内的头牌烘焙企业,销售网点延伸到綦江、隆昌、璧山、永川等周边区县。2005年,隐涵食品在江津区琅山开发区投资60万兴建厂房。2012年,在鼎山街道办事处高牙村再次扩建,修建了约30亩花园式工厂,成为江津最大的烘焙食品企业,其遍布城镇的数十个隐涵连锁店,其月饼、蛋糕、面包、手工饼干、粽子等10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口碑卓然,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品牌。
然而,作为米花糖之乡的食品企业负责人,怎么会没有米花糖情结,怎么会忘记家乡的特产米花糖呢?
2015年,已在烘焙业功成名就的刘安梨,开始组建米花糖生产和营销团队,涉足米花糖行业,并很快使隐涵米花糖成为米花糖产业的一匹黑马。他请来了传统米花糖工匠,悉心领会制作工艺;并与自己的米花糖生产团队一道,研究制定和确立自己的米花糖生产工艺。
隐涵米花糖2016年上市,如今不仅有各种风味品种,在包装上也礼盒装、家庭装等各种规格,已经成为江津米花糖的一大家族。目前,隐涵米花糖已成功打开市场,销往全国大中小城市,年产值已接近2千万。
隐涵食品,作为在原本的烘焙行业中早已功成名就的企业,敢于进军米花糖行业,将之在战略上从“副业”提升为主业之一,将“副业”产品变为企业主产品之一,并且短短五年时间,就形成市场气候,这种气魄和胆识,这种不俗之成效,隐隐有大家之气。
“把产品做成自己和家人都想吃的东西。”刘安梨的生产信条,质朴言语中透出对社会和责任的担当。
从“隐涵”公司和商标的命名上,还可以窥见刘安梨的内心。他以他的家人作为公司和品牌名字,表达出他的一种生命情怀。而一个以家人情怀做事的人,那是绝对会投入会部身心去做好的。
刘安梨投入米花糖行业,也不蒂是出于家乡情怀。而一个以家乡情怀做事、且正年富力强的企业家,也一定是在投入全部身心在做这件事业。
目前,隐涵已经成为米花糖行业广告投入最多的米花糖企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隐涵食品在继承和发展米花糖事业上,一定会大有作为。
这匹近年来进入米花糖行业的黑马,会不会在某一天,将“副业”玩成“主业”、成为米花糖行业主导力量的企业呢?
过去,是不能改写的丰碑;
未来,是任人挥洒的白纸。
一切都未可预知。
未来如何,谁也说不清。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会成为米花糖行业的骏马。
岂止隐涵在努力,多年前将米花糖作为副带产品的企业,也眼见米花糖利好,在努力发掘米花糖产品。顺发食品厂,就是其中典型。
三十年前,说起“顺发”,江津人人人都知道。近年来,顺发这个名字少提了,人们更多听到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芝麻官”。
顺发食品厂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4年,也是从乡镇企业起步,2011年发展为“重庆芝麻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曹代树。江津人知道“顺发”,一是“顺发”二字很吉利,顺者,六也;发者,八也。二是因为它生产的芝麻杆糖确实很好吃,是全国鼎鼎大名的芝麻杆生产企业。当然,江津人还津津乐道的是,顺发老板曹代树还有私人飞机,拥有飞机驾驶执照,时常亲自驾驶自己的直升飞机在天上转一圈。
曹代树年轻时以生产麻糖创业,创办时的企业叫顺发麻糖厂,专攻麻糖芝麻杆。然而,和许多其他食品企业一样,身在江津这一米花糖之乡,顺发也从当初的以芝麻杆糖为主业,到也兼营米花糖这一“副业”。到现在,企业在米花糖产品上也做出了一些名声,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取得一些成就。
“顺发”生产米花糖,应该在十年以前。不过,那时的顺发米花糖,还是代加工形式。请别的米花糖厂代为生产加工,然后用自己的包装、贴上自己的商标进入市场。近年,顺发聘请米花糖技师,开始自己生产米花糖,并在公司启用“顺发”“芝麻官”双商标的背景下,也启用和着力打造“芝麻官米花糖”品牌。
记住,“顺发米花糖”与“芝麻官米花糖”,它们是一家米花糖。
作为江津的食品企业,眼见米花糖的利好,加入米花糖生产行业,是很自然的事情。事实证明,“顺发”米花糖在营销上,也做得有自己的特色。
“顺发”公司、即“芝麻官”食品有限公司的女领导陈老总,颇有文艺范儿,尤喜线上销售,经常自己带货销售芝麻杆、速食米饭、速食面食等,当然,也推销“顺发米花糖”和“芝麻官米花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知名度不高的米花糖贴牌品牌,如“纤养”“灿鑫”;或者一些小有名声的米花糖贴牌企业,如“硒在津城”商铺。它们没有自己的工厂,以代加工贴牌销售的方式,供应小众市场。它们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里自由生存着。
这些米花糖品牌,纯属笔者偶然发现。是否还有其他的类似品牌,尚不知道。
最新在市场出现的,有一家才起步的米花糖厂家,叫“全月好”米花糖。不过因为才起步,产品还仅散见于部分商铺。今后是否会成为米花糖百花齐放中的一枝,抑或发展成为主流品牌,还有待于时间来检验。
不过,历史证明,陈氏兄弟发明的米花糖虽然非常精美的高大上产品,但也确实如很多人所说:它不是原子弹,不是高科技,它没有工艺专利,是人人都可以生产 、人人都能生产的人间美食。且陈氏太和斋百年积聚的名头,只有产品沾上“米花糖”这三个字,都会无形对产品加持美丽的想象,而平添人们特别是娃儿们的购买欲和食欲。因此,在文化层次上讲,米花糖是一个甜蜜的产业,米花糖是一个幸福的符号,米花糖也是一个福气的行业。凡是江津生产米花糖的企业,但凡品质过得去的,都会沾沾福喜,都会沾附先天的财运,赢得一点薄利,而获得生机。
在采访中,笔者经常会被对方突兀地提到某个产品,有的提到帅乡米花糖,有的提到米花糖,有的提到桔乡米花糖,有的外地客专门要买顺发米花糖,有的则特别喜欢隐涵的某款米花糖……有些米花糖早已消失多年,却仍然存在于人们记忆。这说明,即使这些消失了的米花糖厂,在它们存在过的至少某一段时间的产品,其品质也曾是被人们认可的,也是曾经行销于市、博得过口碑的。它们的消失,也许或者是由于品质掉到了人们实在无法容易的程度,或者也许是非品质原因的其他因素所导致。
米花糖,天然的甜蜜、福气、财运。只要参与,只要努力,都有生财立业的可能。米花糖品牌,它的甜蜜,它的福气,它的财运,它给人们营造的难以诉说的情结,它的卖点,始终激励着人们去生产它,去传承它,去光耀它,去发展它!
我相信,一定还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们和企业,去参与米花糖行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