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双茎栽培技术,这里有详细介绍,掌握这几点芝麻长得好

摘要:双茎栽培的主要原理是,在苗期通过控制植株顶端生长,促:使和诱导下部1~ 2对真叶腋中长出分枝,形成双茎或多茎,从而增加单位面积中上层茎枝数,以提高产量。

1.增产机制

(1)增添芝麻冠层茎枝数

芝麻幼苗打顶后,单秆型品种下部叶腋长出双茎或多茎,分枝型品种生长出双茎上又着生分枝,茎枝数成倍增加。而地下部和茎秆基部仍是单茎,通风状况优于同等株数地块。因中上部双茎养分消耗增加,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改善了经济性状。据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试验,冀芝1、2号在苗期保留1对真叶诱导出双茎,尽管双茎果轴长度稍短于对照,蒴粒数、千粒重低于对照2.13%~2.99%和4.3%~6.45%,但整株茎枝数增倍,蒴果数量比对照增加23.99%~78.49%,生产力提高50.58%~75.62%。

(2)扩大光合面积

双茎栽培茎枝数量增加,必然带来叶片数量增加。据在苗期和花期调查,双茎或多茎叶片数比单茎栽培多6~16片,尽管叶宽略小于对照3%~14.8%,但单株叶面积明显增加。花期常规栽培叶面积系数2.3,双茎栽培叶面积系数3.0 ~ 3.4,比对照增加30.43%~47.83%。

(3)增加单株干物质重量

据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测定,成熟期双茎栽培比常规栽培单株干物质重增加29.52%~76.2%,干物质积累量苗期差异较小,主要在中后期双茎株体形成,物质积累量开始增加,为后期生殖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4)提高植株养分利用率

双茎栽培植株由于幼苗1~2对真叶期打顶,从叶腋间诱导出双茎,改变了植株形态,降低植株结蒴部位和分枝部位,并适量抑制了植株高度,减少了器官消耗,从而提高有效养分的利用率。

2.双茎栽培要点

(1)选好品种、地块

双茎栽培由于幼苗摘顶心后,双茎生长有一个诱导过程,所以生育时期一般会延长3~5天。在品种选择上要利用早中熟、丰产性好的类型。在春芝麻区可利用单秆3花的冀芝1号、冀芝3号等。在江淮流域可以利用中芝8号、襄芝2号豫芝4号、皖芝21等,还可利用中熟型分枝品种豫芝2号等。双茎栽培一般应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由于根系发达,茎秆数量多,中期需水量和需肥量均较大,瘦地不易发挥双茎增产潜力。

(2)掌握好打顶时机及方法

打顶时机及方法是双茎栽培成败的关键。芝麻在幼苗期间打顶--般能从每对叶腋中诱导出双茎。据试验,春芝麻保留一对真叶能诱导出均匀双茎。而夏芝麻由于苗期温度高生长发育快,保留1对真叶后光合面积太小,诱导出双茎因营养不足长势较弱。在保留2对真叶时,从第2对真叶腋中能长出较壮实的双茎,并能从第1对真叶腋中长出1~2个茎。具体做法是在春芝麻第2对真叶半展开时,或夏芝麻第3对真叶半展开时,节间伸长5~7毫米时,用拇指和食指掐掉(摘掉)植株顶尖(含生长点和半展开叶节)。可结合间苗或定苗时进行。摘项时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用力不够不能将顶尖和半展开叶摘掉,用力太重易将幼苗连根拔起。

(3)控制种植密度

双茎栽培--般应在常规栽培种植株数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适当减少1000~2000株。北方春芝麻每667平方米留双茎苗9000~10000株;5月底播种的夏芝麻,单秆品种留双茎苗7000~8000株,分枝品种留6000株左右;6月上旬播种单秆品种可留苗9000~10000株,分枝品种双茎苗留7000株左右,晚于6月10日以后播种的芝麻不宜进行双茎栽培。

(4)加强管理,防治病虫草害

双茎幼苗刚摘顶时生长势较弱,在摘顶后2~3天每667平方米撒施尿素2~3千克,促使双茎提早诱导出来。及时中耕,防止杂草危害。第1次中耕不宜深锄,一般只将杂草锄掉即可,第2第3次中耕可适当锄深点。掐去苗尖后,有地老虎危害时用毒饵诱杀。中后期双茎株体形成,叶片增多,叶面积增大,应特别注意叶部病害发生。盛花后7~ 10天打顶。

3.芝麻双茎栽培在生产上的应用

(1)山东省阜城县芝麻双茎栽培应用

据王子杰等报道,山东省阜城县通过大面积示范推广双茎芝麻,收到了显著的增产增收的效果。双茎芝麻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75.6千克,比常规栽培的单茎芝麻增产27.3千克,增产率为56.5%,效益增加136.5元。其技术要点可归纳为“两打四改”:

①"两打”

“两打”,就是苗期打心,后期打尖。打心的目的是产生双茎,为大幅度增产奠定基础;打尖的目的是减少养分、水分的消耗,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一是苗期打心。春芝麻第1对真叶展开、第2对真叶半展开时是打心的**时期;夏芝麻则在第3对真叶半展开时进行。注意不要伤害上1对与下2对真叶之间的腋芽(潜伏芽)。由于主茎断头,潜伏芽很快萌动变为活动芽,2~3天长出茎外。一般情况下,腋芽很快变成双茎。具体操作时要做到“三打三不打":一是打大不打小。因多种原因造成单株生长势不同,要做到分期打心,多次打心,够指标才打。

二是打壮不打弱。对营养不良或病虫危害的弱苗,因其恢复能力差,可以不打心,以免影响正常生长。三是打早不打晚。6月15日以后播种的夏芝麻,因其离立秋已近,恢复生长的时间较短,不宜进行打心。对不打心的单株和地块,仍实行单茎栽培。二是后期打尖。芝麻植株顶端的一段茎,俗称为“黄梢”,上面的花蕾不能正常成熟。在芝麻终花时,一定要将这段黄梢及时掐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蒴果和种子的发育,增加粒重。打尖的具体时间应在芝麻收前20天为宜。

②"四改”

改劣种为优种。原来栽培的芝麻品种有霸王鞭、白八杈等。这些品种严重退化,且抗病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一-般每.667平方米产30~40千克。为提高芝麻产量,推广适宜双茎栽培的冀芝3号等优良品种,可使每667平方米产量提高到125~ 150千克。二政稀植为合理密植。由于双茎栽培春、夏播芝麻每667平方米茎枝密度均比常规栽培增加3000 ~4000株,为大幅度增产提供了先决条件。春芝麻高产田每667平方米株数为8000株,平均单株(双茎)120个荫果,每个蒴果55粒,千粒重3.5克,每667平方米可达150千克以上。同等条件下,夏播芝麻的密度略高于春播芝麻。

三改少投入或不投人为合理投人。一般田每667平方米底施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以上,磷酸二铵15~20千克。花期追施尿素10~15千克,后期喷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1-2次,基本满足了芝麻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四改粗放管理为优化管理。首先是及时间苗、定苗。在第1对真叶期间进行间苗,第2对真叶半展开前进行定苗。要做到先定苗后打心,以便节省劳力。结合间.定苗进行中耕除草。要适时中耕培土,搞好防旱与防涝,注意防治病虫害。对各种病虫害,一定要做好预测和预报,抓住战机,及时防治,才能避免或减少损失,确保丰收。

4.黑芝麻双茎栽培新技术

①选地 黑芝麻耐旱、怕涝,以选择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种植为宜。

②播种

播种前,耕翻地1次,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复合肥25~ 30千克。随后耕地整畦,畦宽1.5米。5月中下旬或6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15~20厘米,把种子均匀地丢人条播沟内,上面盖少量灰土粪。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200~ 500克。

③管理

当小苗出土后,长出2对真叶时,及时中耕、除草、间苗和定苗(定苗株距为4~6厘米)。定苗时随即摘除幼苗顶心。掐尖的部位在保留叶以上0.3厘米处。在第1次打去顶心后4~5天,再检查1次,把多余的茎芽摘除,只保留2个茎芽。使一株一茎变成一株双茎,可大幅度提高结蒴率,一般可增产60%以上。芝麻开花时间长,在苗高40厘米时,应喷施叶面肥1次;当苗高80厘米时再喷施1次,这样可促进结实。其间应注意防治草、渍、病、虫害。

④收获

黑芝麻成熟时,表现为荚果变黄,子粒变黑。这时应及时收获全株,扎把,每把20株左右,头朝上放于埂边或若干把互相依靠。3~5日后,将把头朝下,用棍棒轻轻敲打,子粒自然落下。约需2次脱完子粒,然后去杂质、晒于,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