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妈说今年收的油菜籽今天全部榨成菜籽油。
一共榨了62斤。
我直接说:"62斤都不够你分的,去年榨的菜籽油我嫂子娘家一桶,我两个舅舅家各一桶,我舅家两表哥家各一桶,再给我哥嫂一桶,一桶10斤,60斤都没有了,按照去年的送法今年家里就剩2斤了。"
我妈听完我的话,脸色立马就变了。
我叫柳晓娜,今年32岁,在一家民营企业做人事。这次回老家,本想着躲个清静,谁知道又卷入了家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看着我妈变了的脸色,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完了,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我妈最烦的就是别人说她小气,尤其是在分东西这件事上。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我妈瞪了我一眼,"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再说了,你嫂子娘家那边今年自己种了油菜,用不着我们的了。"
我爸在一旁打圆场:"是啊,晓娜,你妈这不是还没分吗?你别着急。"
我心里暗自叹气,这不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吗?表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我不禁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句网络热词:"为啥要结婚?为了给爸妈找个儿媳妇分菜籽油吗?"
我妈絮絮叨叨地说起了分油的计划:"你大舅家今年盖新房,得多给点。你二舅家孩子今年高考,也得多给点。你表哥家......"
听着听着,我就觉得头大。这哪是在分油啊,简直就是在玩数学题。62斤油,要分给十几户人家,还得考虑谁家有喜事,谁家有难处,谁家最近走动多......这可真是比我做人事还累。
突然,我灵光一闪,说道:"妈,要不咱们今年就别分了吧?"
我妈一愣:"啥意思?"
"就是说,咱们自己留着用。反正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也不差这点油。再说了,您和爸每次榨完油,忙活半天分送,累得腰酸背痛的,何必呢?"
我爸眼睛一亮:"对啊,老婆子,晓娜说得有道理。咱们自己留着用,省得麻烦。"
我妈却皱起了眉头:"那怎么行?这是咱们家的传统,每年都得给亲戚们送点。要是今年突然不送了,他们该怎么想?"
我忍不住说:"妈,您别总想着别人怎么想。您也该为自己想想了。这么多年,您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
我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晓娜,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吗?那会儿家里条件不好,你爷爷奶奶生病,是你大舅二舅接济咱们。你上学的学费,还有你哥结婚的彩礼,都是靠亲戚们帮衬......"
听着我妈的话,我突然感到一阵愧疚。是啊,在这个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年代,我们是不是太容易忘记过去的艰难和亲情的可贵了?
我妈接着说:"虽然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但这点油不是钱的问题,是个心意。咱们送出去的不是油,是咱们家的情意。"
我爸也点点头:"你妈说得对。晓娜,你现在工作忙,可能觉得这些事麻烦。但是在农村,这些小事就是维系感情的纽带啊。"
听了爸妈的话,我忽然觉得有些惭愧。我在城市里工作,早已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对这些"小事"不以为然。可在父母眼里,这些"小事"却是传承了几十年的传统,是维系亲情的重要方式。
我沉思片刻,说:"爸,妈,我明白了。那您们分吧,我来帮忙。"
看着父母欣慰的笑容,我心里暖暖的。或许,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看似琐碎却充满温情的传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这种传统呢?在你们的家乡,是否也有类似的习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
一共榨了62斤。
我直接说:"62斤都不够你分的,去年榨的菜籽油我嫂子娘家一桶,我两个舅舅家各一桶,我舅家两表哥家各一桶,再给我哥嫂一桶,一桶10斤,60斤都没有了,按照去年的送法今年家里就剩2斤了。"
我妈听完我的话,脸色立马就变了。
我叫柳晓娜,今年32岁,在一家民营企业做人事。这次回老家,本想着躲个清静,谁知道又卷入了家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看着我妈变了的脸色,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完了,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我妈最烦的就是别人说她小气,尤其是在分东西这件事上。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我妈瞪了我一眼,"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再说了,你嫂子娘家那边今年自己种了油菜,用不着我们的了。"
我爸在一旁打圆场:"是啊,晓娜,你妈这不是还没分吗?你别着急。"
我心里暗自叹气,这不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吗?表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我不禁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句网络热词:"为啥要结婚?为了给爸妈找个儿媳妇分菜籽油吗?"
我妈絮絮叨叨地说起了分油的计划:"你大舅家今年盖新房,得多给点。你二舅家孩子今年高考,也得多给点。你表哥家......"
听着听着,我就觉得头大。这哪是在分油啊,简直就是在玩数学题。62斤油,要分给十几户人家,还得考虑谁家有喜事,谁家有难处,谁家最近走动多......这可真是比我做人事还累。
突然,我灵光一闪,说道:"妈,要不咱们今年就别分了吧?"
我妈一愣:"啥意思?"
"就是说,咱们自己留着用。反正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也不差这点油。再说了,您和爸每次榨完油,忙活半天分送,累得腰酸背痛的,何必呢?"
我爸眼睛一亮:"对啊,老婆子,晓娜说得有道理。咱们自己留着用,省得麻烦。"
我妈却皱起了眉头:"那怎么行?这是咱们家的传统,每年都得给亲戚们送点。要是今年突然不送了,他们该怎么想?"
我忍不住说:"妈,您别总想着别人怎么想。您也该为自己想想了。这么多年,您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
我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晓娜,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吗?那会儿家里条件不好,你爷爷奶奶生病,是你大舅二舅接济咱们。你上学的学费,还有你哥结婚的彩礼,都是靠亲戚们帮衬......"
听着我妈的话,我突然感到一阵愧疚。是啊,在这个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年代,我们是不是太容易忘记过去的艰难和亲情的可贵了?
我妈接着说:"虽然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但这点油不是钱的问题,是个心意。咱们送出去的不是油,是咱们家的情意。"
我爸也点点头:"你妈说得对。晓娜,你现在工作忙,可能觉得这些事麻烦。但是在农村,这些小事就是维系感情的纽带啊。"
听了爸妈的话,我忽然觉得有些惭愧。我在城市里工作,早已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对这些"小事"不以为然。可在父母眼里,这些"小事"却是传承了几十年的传统,是维系亲情的重要方式。
我沉思片刻,说:"爸,妈,我明白了。那您们分吧,我来帮忙。"
看着父母欣慰的笑容,我心里暖暖的。或许,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看似琐碎却充满温情的传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这种传统呢?在你们的家乡,是否也有类似的习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