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健康保健的需求,完善门诊医疗服务,丰富中医护理服务内涵和外延,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中医药服务的“简、便、验、廉”,进一步增强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和满足感。11月1日,淄博市第一医院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正式对外开诊。院长郑建彬、党委副书记王在英、副院长祝清华,以及护理部、门诊部负责人参加开诊仪式。

郑建彬在讲话中表示,中医护理门诊的开诊是医院中医护理发展道路中的一大跨步,是补充完善门诊医疗服务的一大举措,对弘扬中医护理特色、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提高医院中医特色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全院护理人员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中医护理潜能,丰富服务内涵,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特色服务,进一步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门诊是开启中医护理由病房转入门诊治疗的护理新模式,将护理技术前移到门诊,以辨证施护为核心,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一人一方,量身定制,进行多维度综合治疗,无需住院,即做即走,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

门诊由中医治疗专科护士及中医护理骨干坐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10余项,其中耳穴压豆、虎符铜砭刮痧、平衡火罐、腕踝针、穴位放血治疗、穴位贴敷、揿针治疗、中药封包等特色项目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部分中医特色治疗项目介绍:

1.耳穴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菜籽等丸状物贴压在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

2.拔罐:拔火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

3.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药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4.揿针疗法:是一种皮内针,又叫“埋针法”,是将针具固定于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通过浅刺而久留的方式作用于皮部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祛除病邪、防治疾病、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5.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6.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对热力一定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7.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药液等调成膏状,再直接贴敷穴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穴位疗法。

8.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调整局部功能的作用。

9.腕踝针法:是一种只在手腕部或足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以治疗疾病的针刺疗法。具有安全而无针感的特点,加之对某些疾病疗效确切,深受欢迎。

供稿科室: 中医科

编辑:周燕宁 冯志远

审核:程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