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爸爸在大铁锅炒过年的花生
每到快过年的时候,也是农民们最忙碌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在忙碌的准备着过年的物品。有的农民们到镇上去赶年集,买些过年所需要的年货;有的农民们为了吃上纯天然的猪肉,几家人就伙起来买头大活猪,再割分各自所需要的猪肉;有的农民们去磨坊磨点糕面,老百姓有句传语:吃了糕(高),年年步步高。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望一家人温暖融融的过大年。
炒花生,在我们北方是每家每户特有的必备年货。去拜年时,每家每户都早早在桌上摆好了、待客必备的花生果,一个地方一个习俗,反正北方的花生果是待客的必备。
大铁锅炒花生,也成了北方地区特有的一个亮点,从我有记忆起,就是如此。慢脾气的父亲,总是年年干烧土灶的活儿,急性子惯了的母亲 ,或许是奈不住烧火的呆寞,总是干炒花生的力气活儿,上下左右翻炒着花生,多年的经惯告诉她用怎样的速率来炒花生,即能保证花生不糊,又能使花生中恰而不生。炒好的花生,晾凉后,母亲就用塑料袋把花生密封起来,为得是更好的保脆、保干花生。母亲抱起一袋或两袋密封好的花生,慢慢放入柜中,惜藏起来,等到大年三十,妈妈再把心宝似的花生、慢慢从柜中抱出来,粒啦粒啦倒入红色的花生莲盘中……此时在她们心中, 或许是太多太多儿女们不处其处无之处的不语。
大年三十,母亲就早早的把装满花生的红色莲花盘子放在桌上,此时大人、小孩一家人吃着花生,唠着家常,这就是大年三十特有的温暖和幸福,情融此时不之过呀!那时候还很小的我们,除了纯真的温暖,就是纯切的幸福,再就是年年三十多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记忆。
长大后的我们,处在当处父母那个岁处时,才恍然明白更多的不语,用最简实的词语来说就是:鸟落屋檐羽难湿 …………略………,只有长大后我们,才会真正明白父母们太多、太多不语中的付出与倾为。
此文章特写给年年深爱着我们的父母们,在2020年三十即将来到时,再再感心地说一句:妈妈、爸爸辛苦了…
我是谷点农村实生活,支持原创,等为于个人明天更好的分享与感助,(2020年1月10日上午首次发表),谢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