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海关12360热线)
科
普
贴
不可小觑的虫子
--豆象
小身材
大危害
前言
海关检疫人员在进口货物、进境船舶厨房粮食库中时常截获豆象类昆虫,这类昆虫中有很多种类是危害巨大的,下面就由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豆象昆虫介绍
(一)豆象简介
豆象俗称豆牛、麦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豆象科昆虫的通称,豆象科昆虫有1400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40多种。
绿豆象
豌豆象
蚕豆象
家里买的绿豆、蚕豆、赤豆、豌豆甚至花生,密封不好,放的时间长了,有时就会被虫蛀,仔细寻找便能发现类似图片中的虫子,这类虫子就是我们常说的豆象。家中常见的有绿豆象、豌豆象和蚕豆象等。
(二)豆象危害
豆象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它们的危害很大。它们是豆科植物的可怕杀手,对豆类植物危害相当惊人,它们主要危害豆科植物的种子,主要以幼虫钻蛀、取食方式危害豆粒,短时间就能将完好的豆粒蛀坏、蛀空。被危害的豆粒一般虫蛀率达10%~50%,最高虫蛀率甚至达到80%~90%,整体损失率在15%~50%。豆粒被为害后,不能作为种子用,大大降低商品价值,严重影响豆类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对种植的大豆、豌豆、豇豆、扁豆、红豆、菜豆、及某些野生豆科植物危害特别严重。
(三)豆象的繁殖能力特别强
以四纹豆象为例,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平均每头雌虫一生总产卵量达100枚以上,最多达157粒,孵化率为94%~99%。在我国广东,四纹豆象的年发生代数平均为1年11~12代。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和仓库内能做到全年繁殖为害,防治压力极大。
二、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豆象家族
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
形态特征:体长2.5~3.5mm,体宽1.4~1.6mm。前胸背板后缘中间瘤状突起不明显;后足腿节内缘齿大而尖,呈三角形,近端部外缘有1个齿。表皮暗红褐色至黑色;鞘翅布刻点,被浅褐色与灰白色短毛,有浅褐与深褐色**间组成的斑,斑点因种的类型不同而异。每鞘翅具3个暗色斑,位于肩部、中部和端部,肩斑较小,两鞘翅的淡**多构成“X”形图案。
寄主:为害豇豆、赤豆、绿豆、鹰嘴豆、大豆、豌豆、蚕豆等。
分布:原美洲热带与亚热带区,现已遍及世界大部分地区。是危害十分严重的重要检疫性昆虫。
滑动详细了解
鹰嘴豆象
Callosobruchus analis(Fabricius)
形态特征:体长2.5~4mm,体宽1.6~1.8mm。足黄褐色,后足腿节腹面呈沟状,两侧缘具细隆线,后腿节外缘近端部有1个尖齿,后足腿节内缘脊基部2/3有多数不规则的微齿,内缘脊近端部的齿短于外缘齿。触角11节,雌虫弱锯齿状;前胸背板表皮均一红褐色,刻点密,被淡黄与灰白色毛,前端狭缩,中部稍隆起,后侧角有较密灰白色毛,后缘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白毛束。
寄主:豇豆、绿豆、鹰嘴豆、菜豆、豌豆等。
分布:原产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苏联、美国。
滑动详细了解
菜豆象
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
形态特征:体长:3~4mm,体宽2~2.1mm。后腿节粗壮,内缘端部有1个大的和2个小的齿状突起;额中间有不明显的纵隆脊一条小盾片长方形,后缘凹陷。触角锯齿状,1~4节与末一节黄褐色,余为暗褐色;鞘翅布刻点,被浅褐色毛,有较淡的横带两条和由无毛区形成的褐色斑点。
寄主:菜豆、豇豆、长豇豆、豌豆、蚕豆等。
分布:原产美洲,现遍及欧洲、亚洲、非洲。
滑动详细了解
巴西豆象
Zabrotes subfasciatus(Boheman)
形态特征:体长2~3.6mm,体宽1.4~1.5mm。触角弱锯齿状,黑色,仅基部两节红褐色;前足、中足胫节端和后足胫节端距红褐色;前胸背板近半圆形,宽约为长的1.5倍;雄虫前胸背板着生黄褐色毛,后缘中央有1淡黄色毛斑;雌虫前胸背板散布白毛斑,并显示白色中纵纹。雌虫鞘翅中部有1条白色横带,雄虫鞘翅无白色横毛带;后足胫节端有两根等长的红褐色距。
寄主:菜豆和豇豆等。
分布:原产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滑动详细了解
埃及豌豆象
Bruchidius incarnates(Boheman)
形态特征:体长:2.5~3.5mm。触角基部几节狭长,黄褐色,其余节褐色或红褐色,末节长卵圆形,末端尖。前胸背板有1狭窄的白色中纵带与近后缘中央的白色毛斑相连。鞘翅被淡黄褐色毛,雄虫翅上的暗色毛斑不明显,雌虫翅上的斑往往较明显,通常在小盾片周围、近翅缝处有褐色斑纹,在侧缘还有3个褐色斑。臀板有1对暗色斑。后足腿节内缘齿明显。
寄主:豌豆、蚕豆、扁豆、小扁豆、菜豆等。
分布:原产埃及、突尼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
滑动详细了解
三、豆象检疫处理方法
四纹豆象、鹰嘴豆象、菜豆象、巴西豆象和埃及豌豆象都属于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危险性高,危害严重,主要通过豆类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和引种方式传播。
因此,海关在日常工作中,格外关注进境豆类植物及其产品,强化动植物检疫防止豆象和其他外来有害生物入境、传播和蔓延。豆象的检疫处理方法如下:
物理方法
主要包括高温杀虫、低温杀虫、辐射杀虫、激光杀虫、灯光诱杀、日光暴晒、冷冻法、石灰控湿和包装密封等。物理防治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等优点。
化学方法
利用化学杀虫剂杀死豆象。优点是杀虫力强,防治效果好、见效快,缺点是对人畜有毒,容易残留在豆类上产生污染,也会引起抗药性。熏蒸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种类,常用的熏蒸剂有: 磷化铝、溴甲烷、二硫化碳、硫酰氟和环氧乙烷等。
生物方法
具有有效控制害虫、不污染环境、改善生态系统、降低防治费用等多种优点。主要包括: 寄生性天敌、微生物农药、生长调节剂(IGRs)等。
植物精油
是植物源次生代谢物质,在环境中残留较低,对人无毒,不污染粮食,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防治优点突出。植物精油对储粮害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有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驱避、引诱和拒食等效应,是一类对环境友好的广谱性植物保护剂。目前研究结果证实柑橘油、薄荷精油、小麻油、花椒精油等,防治四纹豆象效果显著。
海关坚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己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做守护国门的忠诚卫士!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供稿单位:天津新港海关、动植物检疫处
作者:祝强
编辑:赵安琪
审阅:段 悦、马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