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豆蚜虫防治措施
在大豆的生长种植期间,大豆蚜虫是最为常见的病虫害。在北方,大豆蚜虫常被人们称为“腻虫”,其爆发高峰期在每年的6月份,温度越高、越干旱的环境,蚜虫的活跃度越高。蚜虫的爆发将严重影响大豆的健康生长。大豆蚜虫主要对植株的叶片和茎产生较大的危害和损伤,如果在大豆的结荚期爆发,还会对大豆籽粒产生较大伤害,伤害方式是吸食植株叶片背面以及茎部的汁液。遭受虫害的叶片会发生卷曲,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株的生长速度会减缓,所以植株通体较小,严重影响产量。除此之外,大豆还礼蚜虫的传播繁衍速度极快,如果不加以限制,将感染整片农田。要想有效的限制蚜虫的爆发,可以对大豆喷施40%的乐果800倍液或者40%氧乐果1000倍液。
2霜霉病防治措施
霜霉病是大豆生长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该病害对大豆的幼苗和籽粒以及叶片都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从大豆种子发芽开始一直到第1片叶子长出,在这期间霜霉病就已经开始感染,染病细菌会随着植株叶片的生长而快速扩散,随着病情的严重,植株叶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首先叶片两边开始出现褐色的病斑,由于幼苗期间的叶片比较小,上面长出的病斑也不明显,所以很难被及时发现,但随着大豆不断生长发育,植株规模逐渐扩大,霜霉病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此时叶片两侧会出现较多的褪绿色小病斑,而在叶片的背面则会形成一层灰白色的霉层。
在大豆的开花期间,如果该病没能得到及时的控制,那么大豆的产量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首先该病菌会在籽粒上形成一种灰白色菌层和大量的病毒孢子,然后病毒随着孢子进一步传播。霜霉病的爆发率较高,在每年的7~8月份是霜霉病爆发高峰期,雨水和潮湿的环境会加快病毒的传播,为了能够有效的抑制该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一定要掌握以下两种常见的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防治方法
由于该病在种子萌发期就会感染,所以一定要选择抗霜霉病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同时采用轮作的方式种植大豆,增强植株抗逆性;
二是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药剂对土壤环境和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到谨慎使用,可以用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以及25%甲霜灵药剂来对大豆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此法主要产生预防效果,如果病害在植株生长期间已经爆发,则需要及时喷施乙磷铝药剂35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