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1耙点病、2枯萎病、3荚枯病、4茎枯病、5黑点病、6白粉病、7疫病、8细菌斑点病、9灰星病、10锈病、11立枯病、12根腐病、13菌核病、14灰斑病、15花叶病、16胞囊线虫病、17早霜冷害等。

虫害:中国大豆虫害发生种类达100种左右,危害较大的有30余种,较严重而普遍的有10余种,1大豆蚜虫、2大豆食心虫、3豆荚螟、4豆天蛾、5造桥虫、6豆秆黑潜蝇、7跳甲、8盲蝽蟓、9象鼻虫等。

1)靶点病

大豆耙点病症状及危害

大豆耙点病主要为害叶、叶柄、茎、荚及种子。

①叶片受害症状:叶片发病初牛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浅红褐色,大小10~15mm,病斑四周多具浅黄绿色晕圈,大斑常有轮纹,造成叶片早落。

②叶柄、茎受害症状:叶柄、茎发病,病斑褐色,长条形。

③豆荚受害症状:豆荚发病,病斑圆形,稍凹陷,中间暗紫色,四周褐色,严重时豆荚上密生黑色霉状物。

病原特征:大豆耙点病病原为山扁豆生棒孢(学名: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et Curt.) Wei),属于半知菌亚门、链孢霉目、黑霉科真菌菌丝无色至暗褐色,分隔,直径3.75-50微米。分生孢子梗直或微弯,不分枝,中间有时有膨大的节,褐色,基部细胞较大,顶端稍膨大,大小(60-960)微米×(3.75-7.5)微米。分生孢子通常单生,棒状,直或略弯,偶有分枝,淡榄褐色。有4-19个分隔,分隔处不缢缩,有时在顶部略缢缩,将上段分割成1个小孢子,孢子大小(60-240)微米×(10-15)微米。在PDA上菌落深灰色,偶生孢子,孢子较小,45微米×(7.5-10)微米。病原在6-30℃均能发育,发病适宜温度20-25℃。该病菌的寄主范围较广,除大豆外,还可侵染豇豆、菜豆、小豆、番茄、西瓜、芝麻、辣椒、棉花、蓖麻等多种作物。

危害症状:大豆耙点病可危害大豆的叶片、叶柄、茎、荚及种子。叶上病斑呈圆形至不规则形,淡红褐色,直径10-15毫米,病斑周围具淡黄绿色晕圈,大的病斑常具清晰的轮纹。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叶片早期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呈点状至长条形,暗褐色。荚上病斑圆形,略凹陷,中央暗紫色,边缘褐色,病荚上生有大量的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菌源。病菌在休闲地的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病菌在田间借风雨传播。多雨和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大豆耙点病的发生;晚熟品种相对易感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留种并进行种子消毒;选择排水良好、高燥地块种植大豆;与非寄主植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播种前深翻土地,施足底肥,保持较好的底墒,雨后须及时排水;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问的病残体,减少菌源。

2)大豆枯萎病。

是系统性侵染的整株病害,染病初期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至黄褐色萎蔫,剖开病根及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后期在病株茎的基部溢出桔红色胶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孢属。主要寄主:豆类,危害部位:整株,传播因子:种子、土壤、病残体,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能在土中营长时间的腐生生活。

病菌借助灌溉水、农具、施肥等而传播,从伤口或根冠部侵入,在维管束组织的导管中繁殖,并向上扩展。病菌发育适温为27~30℃,最适pH值5.5~7.7。

发病适温为20℃以上,最适宜温度为24~28℃。在适温范围内、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

发病因素:

①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害虫、线虫多易发病。

②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③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用易感病种子易发病。

④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连阴雨过后猛然骤晴发病迅速,可引起大面积萎蔫死亡。

⑤大棚栽培的,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3)荚枯病

主要为害豆荚、叶、茎。

荚:染病初病斑暗褐色,后变苍白色,凹陷,上轮生小黑点,幼荚常脱落,老荚染病萎垂不落,病荚大部分不结实,发病轻的虽能结荚,但粒小、易干缩,味苦。茎、叶柄染病产生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上生无数小黑粒点,致病部以上干枯。

病原:豆荚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me Har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埋生在病部表皮下,露有孔口,分生孢子器黑褐色,球形至扁球形,器壁膜质,大小104~168μ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长卵形,单胞无色,两端钝圆,大17~23×6~8(μm)。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结荚期多雨,容易发病。

4)茎枯病

症状:主要为害茎部,初发生于茎下部,后渐蔓延到茎上部。发病初期,茎部产生长椭圆形病斑,灰褐色,后逐渐扩大成黑色长条斑。落叶后收获前植株茎上症状为明显,形成一块块长椭圆形病斑。

发病条件:病原为大豆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

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茎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菌源,借风雨进行传播蔓延。

发生规律:连作地,高温高湿发病重。

病原:称大豆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散生或聚生在表皮下,器壁褐色,膜质,孔口周围的细胞暗褐色,直径105~280μm;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两端钝圆,内含2个油球,大小2~4×2~3(μm)。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病株残体,秋翻土地将病株残体深埋土里,减少翌年初始菌源。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百菌清500倍液。

5)黑点病

症状:主要为害茎、荚和叶柄。茎部染病,生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后期病部生纵行排列的小黑点。豆荚染病,初生近圆形褐色斑,后变灰白色干枯而死,其上也生小黑点,剥开病荚,里层生白色菌丝,豆粒表面密生灰白色菌丝,豆粒呈苍白色萎缩,失去发芽能力。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无性态Phomopsis sojae Lehma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拟茎点霉,有性态 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 sojae (Lehman) Wehm.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菜豆间座壳大豆变种。

侵染循环:病菌以休眠丝体在大豆或其他寄主残体内越冬,翌年在越冬残体或当年脱落的叶柄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初夏在越冬的茎上产生子囊壳。病菌侵入寄主后,只在侵染点处直径2cm范围内生长,待寄主衰老时才逐渐扩展。α型分生孢子、子囊孢子都可侵染。多数染病的种子是在黄荚期受侵染引起的。

发病条件:病菌的发育适温为28℃左右,在pH2.2-8.6均可发育,最适pH4.1-6.1。结荚至成熟期气温高于20℃持续时间长利其传播,雨水传播,病菌豆荚侵染后造成种子带病,可降低种子萌发,重时引起种子腐烂。成熟期湿度大延迟收获也使病情加重。多雨年份发病重。大豆生产地如果后期多雨,有利病害发生。免耕和连茬种植方法增加带菌越冬残体,会提高病害发生的风险。

防治方法:

①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②收获后及时耕翻。

③适时播种,及时收割。

④种子处理。

8)细菌性斑点病

症状: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染病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

病原: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属细菌。菌体杆状,大小0.6~0.9μm,有荚膜,无芽孢,极生1~3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白色,有光泽,稍隆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侵染循环:病菌在种子上或未腐熟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即发病,成为该病扩展中心,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②选用抗病品种 。

③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④播种前用包衣拌种。

⑤)发病初期喷洒抗生素类细菌杀菌剂。

上是芋头的细菌性斑点病。有点状斑,并有穿孔。

9)灰星病

病原类别 : 真菌。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有性阶段 Pleosphaerulina sojaecola (Massal.) Miura 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 Phyllosticta sojaecola Massal 半知道菌亚门,球壳孢目。

形态特征:分生孢子器表生于叶正面,球形或近球形,器壁薄,褐色,有孔口,直径64-128μm。器孢子单孢,椭圆形或卵圆形,直或弯曲,无色透明,二端钝圆或一端稍尖,5-10×2-3μm。有性阶段的子囊壳与分生孢子器混生于病斑里,球形或近球形,直径77-112μm,暗褐色,具孔口;子囊椭圆形,无色,56-70×28-35μm,子囊里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排列不整齐,无色或淡绿色黄色,椭圆形或圆筒形,有2-4个横隔,0-2个纵隔,呈砖格状,隔膜处略细缩,24.5-31.5×7-14μm。

危害对象 : 本菌只侵染大豆。分布 : 在全国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东北发生普通而重。

侵染循环 :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来年环境适合,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发病条件 : 在寄主感病、菌源多和气候、栽培条件充分有利于发病时,易造成病害的流行。在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病重,可引起早期落叶。危害部位 : 主要侵染叶片,也可侵染叶柄、茎和荚。

危害症状:叶片上病斑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mm,初为淡褐色,有极细的暗褐色边缘,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故称灰星病。病斑上有明显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豆荚上病斑圆形,有淡红色边缘。叶柄和茎上病斑长形,淡灰色或黄褐色,有淡紫色或褐色边缘。

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精选无病种子和种消毒。

③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消灭菌源。实行三年轮作。

13)菌核病

病原: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圆柱状或鼠粪状,大小3~7×1~4(μm),内部白色,外部黑色。子囊盘盘状,上生栅状排列的子囊。子囊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9~14×3~6(μm)。侧丝无色,丝状,夹生在子囊间。菌丝在5~30℃均可生长,适温20~25℃。菌核萌发温限5~25℃,适温20℃。菌核萌发不需光照,但形成子囊盘柄需散射光才能膨大形成子囊盘。

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丛白色,生长迅速,不久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菌核在多雨、潮湿并有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盘呈盘状;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椭圆形,9~14×3~6微米。

侵染循环:病原真菌以在土壤中和混在种子间的菌核越冬,种子亦可带病。越冬后的菌核, 在大田封垄后,在土壤温度和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为初次侵染源,可以气传,最远能传三十米。大豆扬花期 病原孢子落到花上,利用花的养分萌发,在花开过以后侵染进入植株。病原菌在茎内部生长向上发展。然后转到茎杆的外部,显症。菌核在土壤中可存八到十年。但在潮湿土壤中存活时间短。初次侵染引起发病后,病害扩大再侵染可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病株接触而相互感染,另一种方式是病叶或其他染病部分落干大豆茎的分枝处而引起发病。向日葵等作物的菌核病与大豆菌核属同一种病菌,可以互相侵染。此病以混杂在种子里的菌核、茎秆内的菌核越冬,第2年发病侵染。菌核在土壤中可以存活8-10年。向日葵茬种大豆、重迎茬大豆、低洼地大豆、密度大长势繁茂的大豆发病重,7月底至8月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发病条件:该病在阴雨连绵的年份,发生重,地势低洼和重茬地发生重。此外,施有氮肥过多,大豆生长繁茂,茎秆软弱,倒伏地段发生重,过度密植田,发病率重。扬花期长的品种更容易感病。宽垄种植,株间增加通风,可以减轻病害。

防治方法:

①实行与非寄主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菌核在非寄主轮作的生长季也可以萌发,无效侵染而死。

②选用优良品种在无病田留种,选用无病种子播种,或选用株型紧凑、尖叶或叶片上举、通风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种

③种子在播种前要过筛,清除混在种子中的菌核。

④及时排水,降低豆田湿度,避免施氮肥过多,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发生严重地块后,豆秆要就地烧毁,实行秋季深翻,使遗留在土壤表层的菌核、病株残体埋入土下腐烂死亡。

⑤发病初期开始喷洒药剂。

14)灰斑病

概述:大豆灰斑病是由大豆尾孢引起的、发生在大豆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大豆子叶上的病斑通常以圆、半圆为主,产生病变后的子叶颜色为深褐色。而大豆叶片上的病斑则是以圆、不规则形状为主,病变后的叶片其病斑的中央会呈现出灰白色,而周围则是红褐色,灰斑病发生后与健部有着非常明显的分界。

大豆灰斑病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大豆品质降低。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该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大豆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克左右。

大豆灰斑病的防首先严格选种,切实做好初期筛查工作,因地制宜选用符合相关标准和条件的种子,其次,考虑种子所在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精选抗病虫害性能高的种子,防止种子自身携带病原体。同时,在大豆种植期间,严格选地,增强轮换种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升大豆抗病力。

病原:Cercosporidium sofinum(Hara)Liu&Guo称大豆短胖胞,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Cercospora sojina Hara。病菌分生孢子梗5~12根成束从气孔伸出,不分枝,褐色。分生孢子柱形至倒棒状,具隔膜1~11个,无色透明,大小24~108×3~9(μm),孢子形状、大小因培养条件不同略有差异。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5~28℃,高于35℃、低于15℃不能生长。除侵染大豆外,还可为害野生和半野生大豆。该菌有生理分化现象,中国用6个鉴别寄主鉴定出生理小种11个,黑龙江三江平原优势小种是1号小种。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茎、荚及种子。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子叶上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天旱时病情扩展缓慢,低温多雨时,病害扩展到生长点,病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大小2~5mm,有的病斑呈椭圆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中间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发病重的病斑布满整个叶片,融合或致病叶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豆粒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比种子上的数量大,是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后长出幼苗的子叶即见病斑,温湿度条件适宜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但风雨传播距离较近,主要侵染四周邻近植株,形成发病中心,后通过发病中心再向全田扩展。气温15~30℃,有水滴或露水存在适于病菌侵入,气温25~28℃有两小时结露很易流行。气温15℃潜育期16天、20℃13天、25℃8天、28~30℃7天。分生孢子2天后侵染力下降26%,6天后失去生活力。生产上病害的流行与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如品种抗性不高,又有大量初侵染菌源,重茬或邻作、前作为大豆,前一季大豆发病普遍,花后降雨多,湿气滞留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很易大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轮作避免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

(3)喷药防治叶部或籽粒上病害。

16)包囊线虫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世界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我国的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主要产区,如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严重制约了我国大豆生产。该病一般使大豆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某些产区因大面积发生而毁种。

传播:大豆胞囊线虫自身蠕动距离有限,主要通过农事耕作、田间水流或借风携带传播,也可混入未腐熟堆肥或种子携带远距离传播。

寄主:大豆胞囊线虫寄主范围很广,大多数为杂草和豆区不常见的植物。在栽培植物中的主要寄主有小豆,赤小豆、饭豆、某些菜豆品种等。

形态特征:雌雄成虫异形又异皮。雌成虫柠檬形,先白后变黄褐,大小0.85-0.51mm。壁上有不规则横向排列的短齿花纹,具有明显的阴门圆锥体,阴门小板为两侧半膜孔型,具有发达的下桥和泡状突。雄成虫线形,皮膜质透明,尾端略向腹侧弯曲,平均体长1.24mm。卵长椭圆形,一侧稍凹,皮透明,大小108.2×45.7(μm)。幼虫一龄在卵内发育,脱皮成二龄幼虫,二龄幼虫卵针形,头钝尾细长,三龄幼虫腊肠状,生殖器开始发育,雌雄可辨。四龄幼虫在三龄幼虫旧皮中发育,不卸掉蜕皮的外壳。

生物学特征:

胞囊线虫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虫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有的粘附于种子或农具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胞囊角质层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虫卵越冬后,以二龄幼虫破壳进入土中,遇大豆幼苗根系侵入,寄生于根的皮层中,以口针吸食,虫体露于其外。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体内形成卵粒,膨大变为胞囊。胞囊落入土中,卵孵化可再侵染。二龄线虫只能侵害幼根。秋季温度下降,卵不再孵化,以卵在胞囊内越冬。

成虫产卵适温23-28℃,最适湿度60%-80%。卵孵化温度16-36℃,以24℃孵化率最高。幼虫发育适温17-28℃,幼虫侵入温度14-36℃,以18-25℃最适,低于10℃停止活动。土壤内线虫量大,是发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盐碱土、沙质土发病重。连作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目前应采用合理轮作为前 ,配合选用抗线虫品种和重点地块。

①轮作与禾谷类等非寄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轮作年限越长,防治效果越显著。

②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品种资源中的小黑豆、北京小黑豆等可作为抗源使用。吉林和黑龙江都已获得一些高世代的抗病品系。黑龙江的抗线一号适合在盐碱地重病区应用,1991年已开始推广。耐线虫品种在生产上利用虽可增产10-15%,但不能减少土中的胞囊数量,因此不能减轻以后的发病。

③药剂防治 重病田块可施药防治。要求将药剂施于表层20厘米的土壤中。可采用以下药剂:3%克百威颗粒剂每亩5公斤,或5%甲基异柳(硫)磷颗粒剂每亩8公斤,或10%力满库颗粒剂每亩3-4公斤,或15%涕灭威颗粒剂每亩700~1000克,用细土拌匀后施入土中。注意不要超过上述施药量,以免产生药害。以上农药毒性都较大,使用时注意安全。严禁加水制成悬浮液直接喷洒。

17)大豆结荚至成熟低温冷害有什么影响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对温度的要求。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②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 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 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③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耗水600-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140%。适宜的土壤最大持水量为50%-60%,土壤最大持水 量低于45%,种子虽然能发芽,但出苗很困难。种子大小不同,需水多少也不同。一般大粒种子需水较多,适宜在雨量充沛、土壤湿润地区栽培;小粒种子需水较少, 多在干旱地区种植。大豆幼苗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如果土壤 水分偏多根系人士则浅,根量也少,不利形成强大根系。这时以土壤增加温度,通气性好于根系生长有利。从初花到盛花期,大豆植株生长最快,需水量增大。要求 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但又不要雨水过多,气候不湿不燥,阳光充足。初花期受旱,营养体生长受影响,开花结荚数减少,落花、 落荚数增多。从结荚到鼓粒时仍需较多的水分,否则会造成幼荚脱落 和秕粒、秕荚。大豆从初花期到鼓粒初期长达50多天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吸水能力。农谚有“大豆于花湿荚,亩收石八;干荚湿 花,有秆无瓜。”说明水分在大豆花荚、鼓粒期是十分重要的环 境因素。大豆成熟前要求水分稍少。而气温高,阳光充足则能促进 大豆子粒充实饱满。

④对土壤及养分的要求。大豆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几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长, 对土壤的碱度适应范围(ph值)在6-7.5之间,以排水良好、 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性强的壤土为最适宜。大豆在田间生长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 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比生产等 量的小麦、玉米需肥都多。大豆不同阶段吸肥速度和数量与干物质积累相适应。初花期一鼓粒期的50多天中,大豆一直保持较高的吸肥能力。从分枝期到鼓粒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95.1%,每日吸氮量以盛花到结荚期为最高。这个时期吸收磷也是最多,达全生育期吸收磷总量的 l/3,其次吸磷多的时期是苗期和分枝期,占总量的 l/4,因此在大豆栽培中除了播种前在土壤中增施磷肥外,在生育期间叶面喷磷肥,增产效果很明显。对氮肥的供给则应以有机肥作底肥,并在始花期(大豆吸氮高峰开始时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来源:大豆科学编辑部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豆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财经头条作者库
  • 最近访问
  • 我的自选
  • 01/要存多少钱才能实现养老自由?
  • 02/突发!重要子公司产线停产整改,影响多大?有股民先慌了
  • 03/城中村制衣老板的这个春天: 旺季还没来,搬迁的消息先到了
  • 04/中国已成 “利率洼地”
  • 05/触及“1元退市” *ST荣华自3月3日起停牌
  • 06/AIGC大爆发:“全硅谷的投资人”都奔往这个方向
  • 07/打造37.5km2的北中国理想之城
  • 08/主板存量项目平移近半 市场预计首批上市或在4月份
  • 09/5万股民懵了!刚刚,又一A股触发退市
  • 10/进杉杉董事会 “90后”郑驹子继父业?
  • 01/财经早报:深夜重磅!刘鹤讲话释放重要信号!中国还会出现新冠疫情高峰吗?张伯礼回应(3只新股)
  • 02/三大运营商齐创新高!“最牛散户”、“最会躺赢的牛散”竞相围猎这些相关公司…
  • 03/3月3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
  • 04/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将释放哪些政策信号?A股行情如何演绎?
  • 05/突发利空,千亿巨头重挫!凭一己之力,马斯克带崩多个概念!热泵概念火了,龙头一字涨停
  • 06/股海导航 3月3日沪深股市公告与交易提示
  • 07/收盘:博斯蒂克鸽声提振美股周四收高 道指上涨340点
  • 08/上港赚大了!买来的公司要上市了,三年拿走10亿分红,估值超200亿......
  • 09/深夜重磅!刘鹤讲话释放重要信号!商务部也释放利好,涉及新能源汽车消费,全年安排"6+12+52+N"系列活动
  • 10/特斯拉下一代电机是啥?同步磁阻电机火了,概念龙头大涨超13%,这些公司有研究
  • 01/招商银行距离理想国还有多远?
  • 02/借款人用经营贷还房贷遭银行起诉,法院判决:提前还款!
  • 03/部分银行理财实现“T+0.5”赎回到账 相关产品投资范围通常是固定收益类资产
  • 04/180万经营贷被挪用于还房贷,法院判了!立即归还,否则拍卖房子
  • 05/银行依旧“缺钱”!同业存单量增价涨还在延续,今年总发行额已达3.7万亿,3月还有2.6万亿到期
  • 06/中行被罚款百万!两名员工遭终身禁业 曾致中行被骗贷2700万
  • 07/人社部:会适时调整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
  • 08/银行理财圈“内卷”!压时间、提额度 “T+0.5”时代来临?
  • 09/全国政协委员张奎:建议加快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
  • 10/申请当天就已通过!提前还款审批加速,购房者:已提前3个月还款
  • 7X24小时

    徐小明 凯恩斯 占豪 花荣 金鼎 wu2198 丁大卫 易宪容 叶荣添 沙黾农 冯矿伟 趋势之友 空空道人 股市风云 股海光头
    杨伟民 杨伟民
  • 温彬: 持续提升消费的地位和作用
  • 任泽平: 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
  • 丁安华: 理财产品赎回风波的再思考
  • 鲁政委: 资金面稳中趋紧
  • 管涛: 央行上缴结存利润的三重涵义
  • 交易提示 操盘必读 证券报 最新公告 限售解禁 数据中心 条件选股 券商评级 股价预测 板块行情 千股千评 个股诊断 大宗交易 财报查询 业绩预告 ETF期权 类余额宝 基金净值 基金对比 基金排名商品行情 外盘期货 商品持仓 现货报价 CFTC持仓 期指行情 期指持仓 期指研究 行业指数 权重股票 期货名人 专家坐堂 高清解盘 期货入门 各国国债 期市要闻 期货研究 机构评论 品种大全外汇计算器 人民币牌价 中间价 美元指数 直盘行情 所有行情 美元相关 人民币相关 交叉盘 拆借利率 货币分析 机构观点 经济数据 专家坐堂 分析师圈 国债收益率 全球滚动 CFTC持仓 比特币外汇计算器 黄金资讯 白银分析 实物金价 ETF持仓 黄金TD 白银TD 金银币 专家坐堂 基础知识 现货黄金 现货白银 现货铂金 现货钯金 高清解盘 黄金吧 白银吧 黄金分析 CFTC持仓
    董明珠还能为格力奋战多久?|《至少一个小时》 董明珠还能为格力奋战多久?|《至少一个小时》
    梁建章:中国人口衰竭的速度前所未有 梁建章:中国人口衰竭的速度前所未有
    冷友斌回应网友质疑:说价格高 对飞鹤不公平! 冷友斌回应网友质疑:说价格高 对飞鹤不公平!
    王中军:我喜欢比较“江湖”一点的人 王中军:我喜欢比较“江湖”一点的人
  • 德译人生:判断一家公司的长期价值很复杂
  • 单行李: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 诺瓦瓦克斯医药大跌超26%
  • 高空哥_19:罕见的三部门同时出台对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
  • 单行李: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3%
  • 单行李:马斯克重申他之前关于锂的立场
  • 商业cc:为了看看特斯拉宏图大业的直播
  • 擒牛世家:汉王股份选择封板的时机是?昨天是数字中国
  • 盛夏anhui2028:比亚迪:旗帜鲜明做多比亚迪!
  • 03-07 彩蝶实业 603073 19.85
  • 03-06 雅达股份 430556 3.7
  • 03-03 通达海 301378 95
  • 03-03 亚光股份 603282 18
  • 03-03 康乐卫士 833575 4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