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甜酒是什么味道,“哈尼”最有发言权

COP15多样性大会,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云南,他们不仅能歌善舞,对于饮酒,不同民族也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解读。

在红河的哈尼族地区,当地的哈尼人非常讲究礼仪文化,其中,饮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经过数辈的代代相传成为了当地一种风俗传统,也孕育出了非遗美酒的一员——哈尼族紫米封缸酒

都说哈尼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迁徙的民族,根据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哈尼族是从中国北方南迁的氐羌族群中分化而来的

善于思考的哈尼人,开垦梯田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梯田级数最多的有3700多级,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同时,哈尼人也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民族之一,水稻种植是哈尼人古老的生产内容。千百年来,哈尼族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孕育出了最好的粮食作物,其中就包括紫米。

如果你有意观察过北回归线,会发现这个纬度往往都是海洋与沙漠,唯独,在中国的云南,给了墨江一片绿洲,接近天空的梯田,给了墨江紫米“天空之米”的称号

在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梯田,这是墨江哈尼族代代耕种的乐土,无污染的空气,不仅给了哈尼族纯净的心灵与专注的匠心,更使得这个地方的紫米拥有最纯净的本质。

都说中国最好的紫米产自墨江,而墨江最好的紫米,来自哈尼族的高山上,每年的节庆,哈尼族要做紫米粑粑,老人们往往会坚持要用最古老的品种。

老品种的紫米如此受到追捧,除了因为其历史悠久,还因为它营养成分要远远高于白米和普通的营养特色米,既适合体弱多病者的滋补,也宜于健康者的平日养生。

不仅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作用,《红楼梦》中更称之为“御田胭脂米”,古代,紫米还被列为“贡品”,是皇室贵族不可多得的珍肴美味。

而封缸酒的酿造则始于先秦时期,据史志、旧文记载和印证,每年农历霜降至次年立春,使用专门的器具,经淘洗、蒸熟、淋净,加入草药为糖化发酵剂,发酵后制成“米酒”

人们在米酒内加入白酒,再次封缸发酵,名曰“封缸酒”,此后代代传延,酿制技艺逐渐成熟,这就是封缸酒的由来。

而哈尼族的紫米封缸酒,则更类似于甜白酒,利用紫米为原材料,洗净后用大火蒸煮,待紫米飘出阵阵清香,就可以出锅放在簸箕里铺平散热,撒入凉水和甜酒曲拌均匀。

最后,新鲜的糯米在甜酒曲的催化作用下得到了升华,香味已扑鼻而来,掀开盖后,甜白酒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灰色菌丝,往下是柔软甜蜜的米糟,安静的沉醉在透明的甜酒里。

这样出产的紫米封缸酒酒度不高,老少咸宜,家庭聚会时最合适,老人可以喝,平常不喝酒的也可以放心饮用,让这来自北回归线上的紫米酒为你营造出一派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