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 一一 一个经常发生奇迹的地方

万荣县位于山西西南,地处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和山西的母亲河汾河的交汇处,古称汾阴。有两大名川相伴,注定了万荣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方。在历史上,万荣也是一个经常发生奇迹的地方。
数千年前,在汾河汇入黄河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的符合古代祭祀土地之神礼仪要求的“泽中方丘”一一汾阴脽,相传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这里设坛祭祀后土。夏商时期,周人的先祖后稷在今万荣东边的稷王山播百谷,数千年来,河东人以稷王山为中心,修建了不少稷王庙祭祀谷神后稷。8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万荣的荆村遗址中发现了六千年前高粱和黍子的遗存。中国最早的乐器陶埙,也出土于万荣。所列前述各项,都说明了万荣历史文化之悠久深厚。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帝王竞折腰。从汉武帝在汾阴祭祀后土开始,到唐玄宗两祭后土,到宋真宗在宝鼎举行的“西祀”大典,汉唐宋皇帝亲临汾河之滨祭祀后土19次。
山川秀美,地灵人杰,万荣自古多名士。战国时代的张仪,从故土汾阴西渡黄河,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他是那个时期河东人的代表,至今在秋风楼下还有一条路被称为“ 张仪古道”。南北朝时,汾阴薛氏已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世家大族。隋唐之际,王绩在河汾田野吟唱出唐诗的开篇之作一一《野望》。古代山西有三位名人配亨孔庙,其中哲学家、教育家王通和薛瑄,都是今万荣县人。
在数千年深厚文化的哺育下,在历代先贤的鼓舞下,万荣人民形成了一种争强好胜、 不屈不挠、逆向思维、开拓求变的地方文化风格,我认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万荣精神”。上世纪50年代未掀起的汉语拼音识字活动,万荣县的青谷村,吸引了全国文化教育界的注目,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多位中央领导莅临视察。当年兴办的《万荣拼音报》,后来改称《晋南拼音报》,今天全国唯一的拼音类报纸巜小学生拼音报》就是从《万荣拼音报》发展而来的。起步于1956年的“海鸥女子锻炼队”,走出娘子关,走向北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建筑材料外加剂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由单一的微沫剂裂变为外加剂大家族一一减水剂、速凝剂、早强剂。全国的外加剂产业,半壁江山由万荣人掌控,据说有5万多万荣人活跃在各地。有建筑工程的地方,几乎都有万荣人的身影。一些万荣人,还走出国门,把从万荣发展壮大的外加剂产业推向东南亚、中东、非洲。从万荣县坑西村起步的微沫剂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裂变,已经让成千上万的万荣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催生了数以千计的企业家,提高了整个建筑行业的产品质量。
40年前,微沫剂从长春落足徐州,但并没有形成气侯。一个偶然的机会,徐锡宾把微沫剂引进到万荣,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小小的微沫剂在万荣这方热土扎根、开花、结果,最终裂变为产值数十亿的庞大产业,不仅在全国有影响,还登上了世界建筑舞台。徐锡宾是万荣外加剂产业的开拓者,以他为代表的万荣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新的奇迹,不断丰富“万荣精神”的内涵。他们是“万荣精神”的创造者,无愧于万荣这方热土,无愧于自己的时代,是真正的“万荣人”!
我与徐锡宾先生的儿子徐学英是同窗好友,对几十年来微沫剂在家乡的发展有所了解。读了徐锡宾先生的传略,对老先生更多了几分敬佩,写出所感所悟,是为序。
李广洁
2019年11月12日 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