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都有你,潮汕特色小吃,神桌上的供品,有健脾开胃之效

南澳元宵那些事

在南澳岛,每逢元宵佳节都会做鼠壳粿。鼠壳粿,既是祭祀供品,又是潮汕特色小吃,是人神共飨的美食。名称里虽有鼠,却与鼠全无关系,而是由乡间野草「鼠壳草」加入作皮制成。

鼠壳草分成「大米鼠壳」和「小米鼠壳」两种,叶子大的是大米鼠壳,细长的则为小米鼠壳草,一般采食的是小米鼠壳草。还要准备香蕉叶做垫。鼠壳草和香蕉叶洗净晒乾,隔天早晨才正式制作鼠壳粿。

在制作之前,要先准备好粿皮和馅料。首先,将鼠壳草洗净沥乾,下锅煮熟。再将煮熟的鼠壳草,放进石舂里捣捶,再加入糯米粉,加鼠壳草水不断揉搓,制成深绿色的粿皮。而馅料则有咸、甜和双烹三种,馅料则根据各家口味自制。

准备好粿皮和馅料之后,把香蕉叶剪成鼠壳粿形状,一切就绪后就可以做鼠壳粿了。先将粿皮在手心里捏成碗状,再包入馅料,做成头尖尾大的桃形,然后放入粿印里印制成形,接着平铺在有香蕉叶的蒸筛上,放入蒸熟。

当蒸笼盖子一打开,满屋子散发着天然鼠壳草和香蕉叶融合在一起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小时候总会先取出一个解馋。剩下的则要等敬奉神明和祖先后才能吃。已冷却的鼠壳粿,可蒸可煎,味道各具风味,可长期存放。

鼠壳粿因为是年节时重要的祭品,粿印雕刻成寿桃形,寓意寿若仙桃,并刻有「福」、「寿」、「大吉」等图案化文字,古朴大方。加之鼠壳草原本为中药,称作「白头翁」,具有消积健脾开胃之功效。可说是营养健康,造型美观,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属性,充分体现了潮汕人既有品尝工夫茶悠闲度日的儒雅,又有脚踏实地的务实心态,是潮汕精神文化的一种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