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有什么文化?不少人会说曲靖有爨文化。
曲靖历史上可能有府志,但是没有流传下来。在发展全域旅游、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的当下,没有《曲靖府志》作为文献资料来支撑来张扬,只能仰仗大小爨碑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文化是什么?是碑碣,是民俗,是服饰,是饮食,是厚厚的文献资料等。对曲靖人引以为荣的爨文化,有人不屑,认为不就是只有两块爨碑吗?曲靖自古乃出滇入省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改朝换代,兵燹迭起,沧海桑田,那时的爨人可能向四周迁徙远走了,留下的原住民会很少,甚至会与其他民族融合在历史长河中。土著们同源异流,或异源同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容置疑。偶同一位地名工作者闲聊,他说爨文化除了爨碑,还有不少老地名,里面有爨文化的信息。此话有道理,因为地名尤其老地名、古地名是历史文化沉淀的产物。
走在曲靖市麒麟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爨体字”,即与爨碑上的字如出一辙,乃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北方同时期也有这类碑,只不过没有爨碑有名,爨碑被康有为等人大夸特奖。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宝南》第九有:“晋碑如《郛休》《爨宝子》二碑,朴厚古茂,奇姿百出,与魏碑之《灵庙》《鞠彦云》皆在隶、楷之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宋碑则有《爨龙颜碑》,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广艺舟双楫·取隋》第十一有:“吾爱古碑,莫如《谷朗》《郛休》《爨宝子》《枳阳府君》《灵庙碑》《鞠彦云》,以其由隶变楷,足考源流也。爱精丽之碑,莫若《爨龙颜》《灵庙碑阴》《晖福寺》《石门铭》《郑文公》《张猛龙》,以其为隶楷之极则也。”《广艺舟双楫·体系》第十三有:“《爨龙颜》与《灵庙碑阴》同体,浑金璞玉皆师元常,实承中郎之正统,《梁石阙》所自出。”《广艺舟双楫》十六宗第十六有:“《爨龙颜》为雄强茂美之宗,《灵庙碑阴》辅之。”《广艺舟双楫·碑品》第十七将《爨龙颜碑》列为神品。《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有:“《爨龙颜碑》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广艺舟双楫·论书绝句》第二十七有:“宋《爨龙颜碑》浑厚生动,兼茂密雄强之胜,为正书第一。”现在说起爨文化,许多人把爨文化等同于书法文化,这是有失偏颇的。再者,康有为在书法上的造诣似乎并不显著,其天下闻名是作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而言的。清代在云南永平当县令的桂馥,书法造诣高,但是名气不大。晏端书《使滇纪程》记载了当时马龙州署公馆有桂馥所撰写的一幅隶书对联“方塘宜作鑑,横岭藉为屏”。就书法而言,康有为的书法水平远逊于桂馥。所以过分凸显爨碑的书法价值,是不太合理的。爨体书法名家有广东的秦咢生、浙江的周庸邨,被称为“南秦北周”。秦咢生所题“招商银行”四字,深得《爨宝子碑》之神韵,稚拙古朴、隶意浓厚、气质高古,极富个性,让人过目不忘。时至今日,曲靖本土也涌现了不少爨体书法家,可喜可贺。
爨碑有谀墓之嫌。无论是爨宝子碑还是爨龙颜碑,对爨宝子、爨龙颜的评价很高,把他们说成德才兼备、功业卓著者。历史或许并非如此。因为自古以来,世人盖棺论定,对逝者均会盛赞特赞一番,唐朝韩愈为人写墓碑就如此,当然名人吹嘘他人,好处之一就是酬金也很丰厚。从传统历史文化习俗来看,爨宝子碑、爨龙颜碑无法逃脱“谀墓”这一窠臼。过去地方志对历史人物多扬善隐恶,从现有的古代方志中获得的爨宝子、爨龙颜信息,很零碎,他们也是很高大上的形象。
爨碑与史料有互为佐证的功效。由于史料的阙如,东晋的职官制度后人无法详细窥知,爨碑末署名的主簿、录事、西曹、都督、省事、书佐、干吏、小吏、威仪等大小官吏可让后人考查当时地方官吏的设置情况,以补史志之缺。从职官学角度而言,爨氏当时雄踞一方,自己开衙建署,任命属吏是完全有可能的,算是“板行”(东晋、南北朝时期大臣任命僚属谓之“板行”,以示与朝廷诏授有别)。
说起爨文化,有人说宋代今天麒麟区越州潦浒一带就烧制砖瓦,明清以来还产瓷器甚至是青花瓷。这是经不住考证的。宋代关于曲靖的记载哪里有?宋朝时,曲靖坝子可能还是水乡泽国,生态好,人们住茅草屋,解放以前曲靖好多地方人们均是住茅草屋。从历史上看,秦砖汉瓦的出现是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体现,而砖瓦在宋代大兴于曲靖,可能没有社会存在基础?因为当时的人可能没有那个相应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从现有古代方志来看,曲靖的古城,明以前可能多是土城,之后才陆续出现砖城。曲靖府城筑于洪武二十年,为砖城;马龙州的州城建成砖城则在万历四十年。足见城池的用材也是与一个地方的人口增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升等息息相关的。有点陶瓷知识的人知道,陶、炻(如紫砂壶)、瓷器的用料、烧制温度和工艺等不同。越州潦浒过去盛产的是陶器,民国时期烧过石制陶(即炻器)。烧制青花瓷要有磁石和高岭土等原材料,要有相应的绘画、书法等工艺匠人,还要有终端消费市场。从这几个方面综合来看,民国以前越州潦浒可烧制瓷器是无法想象的,而且也没有相应记载和考古实物加以佐证。陶、炻、瓷各有奇妙,均有相应的工艺、名匠等,如紫砂壶大师顾景舟及其作品,你不能说紫砂壶名家名品不如青花瓷名家名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越州潦浒把陶器、陶产业发扬光大了,也有一段路可走,也是值得开拓进取的,不能简单地厚瓷薄陶、弃陶攀瓷。
曲靖是出滇入省通道,自古以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经过此处,有的还留下诗词歌赋等,如杨升庵、徐霞客等。近年来,发展地方旅游,有的人或许是想提升一下本地的知名度,硬说慈禧太后出生于曲靖、明末八大山人朱耷来过曲靖、大观楼长联作者是曲靖的,南宁县(今麒麟区前身)县城或者说曲靖府城是汪藏海设计的等,这种牵强附会、捕风捉影,没有可靠依据的说法虽然一时得逞,有几个粉丝,但终究留下笑柄,烟消云散。对此,也在提醒我们,没有府志流传的曲靖要文化自信,还得翻阅《新唐书·南蛮传》、樊绰《蛮书》、贾耽《贞元十道录》、李贤《大明一统志》、周季凤《云南志》、杨慎《滇程记》《滇载记》、冯甦《滇考》、张若骕《滇云纪略》、阮元《云南通志》、王崧《道光云南志钞》、马毓林《鸿泥杂志》等书籍,还须精细整理各县市区以前的老方志,主要有:许日藻《马龙州志》、王懋昭《续修马龙县志》,陈燕、韩宝琛《沾益州志》,王秉韬《沾益州志》,刘沛霖《宣威州志》、陈其栋《宣威县志稿》,方桂《东川府志》、余泽春《东川府续志》,黄德巽《罗平州志》、陶大浚《罗平州乡土志》,管棆《师宗州志》,刘润畴《陆良县志稿》,何暄《古越州志》,毛玉成《南宁县志》,任中宜《平彝县志》、韩再兰《平彝县志》等。《滇考》的《诸葛武乡侯南征》有:“时俞元人李恢为郡督邮,其姑夫爨习为建伶令,有违犯之事,恢坐习免官。和以习方土大姓,寝而不许。”“和”:太守董和。该资料源于《三国志》。对古代方志的整理,费时费力,句读不易,联系具体文句和语境释读正确也不易,将其译成白话**到“信、达、雅”更不易。
研究曲靖本土文化渊源,还得参阅邻近地区的古代方志等,如贵州、四川、广西一些地方的方志,以及游历云南经过曲靖的人士的著作乃至民国时期的一些著作,如周作楫《贵阳府志》、黄宅中《大定府志》、刘永安《黔西州志》、陈鼎《滇黔紀遊》、张依渠《中华二十二省地理志要》、施蛰存《路南游踪》等,才能很好地探寻曲靖历史文化的前世再前世。周作楫《贵阳府志》卷八十七《土司传上》:“梁武帝太清之乱,爨氏擅有宁州,中国呼之为爨蛮,又号乌蛮,亦呼昆明蛮。罗氏世属保氏,已而爨氏渐衰,罗氏东保竹子岭,故亦号乌蛮,别为卢鹿部。卢鹿者,罗之转演也。”曹昌祺《普安直隶厅志》卷之四有:“爨蛮,楚令尹子文之后,见《爨使君碑》。六朝时,爨氏最强,雄长诸部,时人呼为爨蛮。盖以其族氏名之。所部皆夷人,非别有所谓爨蛮也。”易辅上《安南县乡土志》有:安南县“梁陈及隋为爨蛮所据。爨蛮,楚令尹子文之后,刘宋时有爨龙颜者封邛都县侯。齐时,诸蛮日强,数反。梁承圣中爨瓒遂据今郡地。瓒卒,子震及翫立,分为东爨、西爨。西爨据滇池地,东爨据今兴义府及各县地。唐遥置西平州以羁縻之,旋改盘州。天宝中乌蛮仍据盘州地,号于矢部。已而爨蛮阿宋逐诸部,亦号于矢部。”“天宝中,南诏叛,东爨乌蛮以盘州及附唐(今兴义县)、盘水(今普安县)二县叛附之,号于矢部。”
研究爨文化,自然要注意爨氏名人,往前追溯至庄硚开滇,往后延伸到当下,在历史烟云中追寻爨文化的前世今生。爨的本意就是烧火做饭,衍生义还指饭菜很香,据说陕西一带地方老百姓会说,“这饭菜真爨”。2018年8月我观看曲靖一中内的爨碑时,遇到一位陕西老者,跟他聊起这些,他说贾平凹写的字也是爨体字,后来上网查了果然如此。爨并非曲靖或者说云南独有的,北京就有,如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爨底下村。因此,跳开狭义的爨文化来探视曲靖本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研究爨文化,绕不开彝族文化、僰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等。笔者发现,爨字可由“兴”的繁体字和“僰”字合成,这属于“形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一部分爨人与僰人存在融合交流的事实,曲靖地区古代方志有相关内容支持这一假说。彝族的六祖分支,在《西南彝志》等书籍中有论述,也散见于云贵川一些古代方志中,甚至彝族的毕摩经中也会有记载,只不过现在好多人见不到,或见到也读不懂它们了。曲靖三十七部石城会盟碑之三十七部是哪些部?可参阅张若骕《滇云纪略》卷上:“因远部,威远睑治,总名和泥,今元江州。休腊部,今河西县。嶍峨部,今嶍峨县。屈中部,今阿迷州。旧处甸部、伴溪落恐部,今俱为长官司,属临安府。铁容甸部,今为亏容长官司;官桂思陀部,今为思陀甸长官司,俱属临安府。王弄部、强现三部,俱属今开化府。师宗部,今师宗县。弥勒部,今弥勒县。吉输部、褒恶部,倶属今弥勒县地。维摩部,今广西州。罗雄部,今罗平州。纳垢部,今马龙州。落温部,今陆凉州。磨弥部,今沾益州。仁地部,今寻甸州。夜苴部,今罗平州地。强宗部,今河阳县地。步雄部,今江川县。罗伽部,今江川县地。休制部,今新兴州。落蒙部,今路南州。弥沙部、邑市部,俱今路南州地。阳城堡部,今晋宁州。罗部,今罗次县。干矢部、罗婺部,倶今武定州地。华竹部,今元谋县。洪农碌券部,今禄劝县。掌鸠法块部,今禄劝县地。白鹿部,今楚雄府。谋统部,今鹤庆州。”
现在有人把彝族说成爨人,可能与明清方志有关,它们常把一些土著称为爨人。事实上,爨文化风靡滇黔桂川时,爨是中原文化,这从大小爨碑就可以窥知。大小爨碑上没有土著民族文字,只有汉字,而明清时期云贵不少地方遗留下的土著民族墓碑上常会有汉文和其他民族文字。
自古至今,曲靖有过多种叫法。蜀汉时叫兴古郡,唐朝时叫南宁州,蒙氏时叫石城。《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的“石城”就是今曲靖,三十七部并非全是今天的彝族,可能还有其他部族。明朝洪武年间,曲靖军民府领二县四州,即南宁县、亦佐县、沾益州、陆凉州、马龙州、罗平州。清代曲靖府下辖南宁县、沾益州、陆凉州、马龙州、罗平州、宣威州、寻甸州。明清曲靖方志中也有人把曲靖叫做“曲阳”或“靖阳”。明代唐时英写过一篇《靖阳书院记》,“靖阳”的意思就是“曲靖”。
关于爨文化的分布、源流、演进,以及相关的饮食、服饰、语言、民俗等等,需要更多文献典籍和考古资料等加以支持和佐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之,曲靖弘扬爨文化,有一段探寻过去的路要走。这是急不得的。
(作者单位:曲靖市财政局)
来源:滇史
小松稞供应链什么最爱搜号为公益性文化推广平台,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感恩有您!若想了解云南美食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小松稞超市SONCOOO.
云南松稞商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大健康养生产品:中泫矿泉CNXUAN SPRING 正面向全国招商,欢迎全国有梦想、志同道合及渠道商了解加盟。具有快消品行业从业者优先考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