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包装法原来是这么来的

家有收藏推出“奇妙博物馆”牛年特别节目,只要您锁定我们的节目,春节期间,我们会带您云游全省的各类特色博物馆,在这个假期里,为您送上一场文化大餐


这两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我国瓷器的包装法,从最早唐朝时期的豆麦发芽法,到宋代的木桶法,后来,又出现了更加先进的稻草包装法,今天我们接着往下看


主持人江月

赵馆长,在景德镇我觉得陶瓷包装

最有名的是稻草包装了吧

那这个稻草包装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景德镇陶瓷包装历史博物馆

馆长赵水涛

严格来说是从元朝末期到明朝的这段时间

稻草包装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现在上世纪80年代

600多年历史


赵馆长介绍,稻草包装其实就是用土纸稻草竹篾混合在一起包装陶瓷,只不过一开始,这种包装法没有那么规范


景德镇陶瓷包装历史博物馆

馆长赵水涛

稻草包装它不是那么标准化

也是拿篾扎

两头是尖的 中间是鼓起来的

然后装好以后装到桶里边去

我们在清朝的时候

唐瑛就说过把草装好了

再装到桶里边去

那么到现在这种包装

民国以后就不需要装桶里去了

就直接用这种包装发运了


新鲜的稻草容易折断,干燥的稻草也容易裂开,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稻草最适合包装陶瓷呢?


景德镇陶瓷包装历史博物馆

馆长赵水涛

稻草不是很干的

毕竟是当年的稻草

它有时候摆上一年也不要紧

因为我们搞包装还要浇水

如果不浇水的话

那这个稻草是蓬松的

这个瓷器包起来就不贴骨

就跟我们穿的棉衣一样贴不上身

不贴身,很松散

所以我们包瓷器当中也要浇一点水

让它更贴一点更紧一点

柔韧性更好一点

挨着的瓷器更紧凑


从元代开始,稻草包装法一直持续到清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甚至还出现了行业标准


景德镇陶瓷包装历史博物馆

馆长赵水涛

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款式

不同的重量

根据重量不能太重了

太重也搬不动,也不能太庞大

太庞大也不好看

所以各种体系里面我们总结出来的

到了明以后就逐渐有了稻草包装的标准

什么产品用什么样的草

什么产品扎什么篾,扎多长的篾

扎多宽的篾都有要求的

有了标准以后

稻草包装就比较规范

就不会乱来了

不像以前拿什么东西就搞什么到

用稻草就行

后来就要求比较规范了

原来除了豆麦和木桶填充,稻草捆扎也是一种很好的包装方式,而且要更加安全,节约成本,直到现代,我们都还经常在用这样的包装方式呢



千年大礼包中奖名单



END


点下【在看】【点赞】给小编加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