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特色村———石角镇大田村。黄超贤 摄   

 

清远日报讯 记者奉波 谢芳瑜 “以前我们村里是没有广场的,环境卫生很差,每走一步都怕踩到鸡粪,垃圾都是随地倾倒在村道边,发臭了也没人清理,让人很不舒服。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我们村以温泉旅游为发展定位,修建了荷花池、广场、公厕、污水处理池还有篮球场,还完善了村(巷)道、垃圾桶、指示牌、路灯等配套设施,村里完全变了个样。”近日,在外地打工的小周回到老家汤塘镇陂角村,对于家乡所发生的变化,小周忍不住点赞称道。

近年来,随着佛冈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城乡变化,佛冈不少乡村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及农业经济都得到质的飞跃。这令不少在外地务工、经商的游子在春节返乡时都惊叹不已。

去年全县共有19条美丽乡村通过验收

去年12月22日-30日,由清远市委农办,市住建、财政、农业等9部门组成的验收组,分别对全市8个县(市、区)2016年度第一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行联合现场审核验收。其中,佛冈县有19条美丽乡村成功通过了市级验收。

近日,市委农办发布了此次验收的通过名单,佛冈榜上有名的美丽乡村共有19条。其中整洁村3个,分别是高岗镇宝山村委围角村、高岗镇高岗村委中心村、迳头镇青竹村潭坝村小组;示范村有14个,分别是水头镇铜溪村同兴村小组、水头镇西田村龟咀村小组、水头镇王田村永兴村小组、汤塘镇脉塘西料村、汤塘镇四九留四村、汤塘镇新塘陂角村、龙山镇从化围袁宅村民小组、龙山镇黄塱益茂村民小组、龙山镇下岳村委第十八村民小组、石角镇长岭村委会生水塘村民小组、石角镇石龙村委会更古村民小组、迳头镇大陂村土仓下小组、迳头镇楼下村委会中心自然村、迳头镇楼下村委会下楼村民小组;而通过特色村验收则有2个,分别是石角镇大田村委会大田村民小组和迳头镇迳头村仓库(甲名)自然村。

将获1700万奖补资金,第二批需严格把关

据了解,通过验收的美丽乡村,将能获得市、县两级的奖补资金共1700万元左右,其中市级配套奖补资金800多万元,县级配套奖补金额共900多万元。目前,奖补资金已经全部划拨到各个镇上,由各个村通过报账制来申请。

佛冈县委农办副主任江飞跃向记者介绍,佛冈一共需要创建98条美丽乡村,第一批美丽乡村一共21条,目前通过19条,其中官塅围村和上周村由于一些项目不达标,只能加快建设,争取通过下一次的验收。

“我们今年还有79条村要加快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县委农办下阶段会抓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督促未通过验收的村按原来规划完成既定项目,同时也会带领相关人员抓紧时间学习英德一个通过验收的生态村。”

江飞跃表示,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已凸显出成效,因此在建设第二批美丽乡村时,县委农办将对申请报批的村庄进行严格把关,尽量筛选基础好、条件成熟的、建设积极性高的优秀村落;同时充分发挥镇、村的主体作用,利用更多的力量来推进建设;还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以便彻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美丽乡村建设吸引务工人员回流

长年在深圳打工的水头镇永兴村村民王先生表示,每一次回家都能带给他不同的感受,今年建设美丽乡村后更明显。“村里不止建了文化室、广场,安装了路灯,还种了不少绿化树,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了。回家的感觉真好,为美丽乡村建设点赞!”王先生笑着说。

除了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之外,美丽乡村建设还带动了佛冈乡村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佛冈农民充分就业,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前,佛冈大部分村民都是以种植沙糖桔或其他作物为生,就业渠道单一,导致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发展机会。美丽乡村建设为佛冈开辟了农民就业创业的新渠道,也带来了乡村就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巨大变化。

迳头镇仓库(甲名)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由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文化生态旅游,主打耕读文化,其乡村旅游的规划便是建绿道、打造稻田景观区、稻草公仔等,让游客体验收割稻子这种农耕文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回家创业或工作。现在搞美丽乡村建设,对比前几年来说,家里的创业环境及工作环境的确是好了很多,所以我也想回来看看有没有发展机会,毕竟不可能在外打工一辈子。回来至少离家近,而且我相信只要肯拼,总能熬出头的。”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的郑小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