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桑叶可治的12种疾病1、扁桃腺炎:

用桑叶、菊花煲粥来调理。桑叶、菊花可相辅为用,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头痛发热、目赤肿痛都可用之。

2、咳嗽频发:

用鲜桑叶加菊花、杏仁、白糖煎饮服,有清热、止咳、清痰的作用。

3、目赤涩痛:

不论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各种眼底病变,还是近视及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两目干涩,均可用桑叶10~2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一剂。

4、肺热吐血:

用晚桑叶焙干,研末,凉茶送服3克,血止后,再适量服用。

5、肺胃燥热:

用鲜桑叶煲红糖茶来调理,有良效。

6、腹胀便秘:

在桑叶的作用下,未被小肠吸收而输送到大肠内的糖质,生成二氧化碳、氢气、丁酸、丙酸、醋酸、乳酸等有机酸,使肠内外环境酸性,可改善便秘,改善腹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7、虚弱衰老:

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老幼均可,四季皆宜。

8、面部色斑:

面部色斑多属于肝郁血虚、风热郁于络脉所致,而桑叶具有疏风清热、凉肝解郁、明目的功效。取桑叶500克,隔水蒸煮,干燥处理后备用。每日15克,沸水浸泡当茶饮。

9、烧烫伤:

经霜桑叶烧碳存性(把药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碳化,里面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即存性),研为末,油调敷涂,数日可愈。

10、头发疏稀:

用桑叶、麻叶煮淘米水洗头,不到10次,头发即长出。有少白头者,用桑叶去梗茎,研细,黑芝麻1/2量,白糖适量调匀。每日早晚各服20克,白开水送服,长期坚持,可使白发转黑,面容红润。

11、高血压:

桑叶中含有降低血液黏度的黄酮类成分,所以在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溢血的作用。

12、糖尿病:

桑叶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多喝桑叶茶,可提高葡萄糖耐量,防治糖尿病的发生,明显抑制食后血糖上升

药用价值

由中国少数民族苗族所传秘方,原料于云贵高原无污染地带的稀有植物,是一款具有较强抗氧化功效的袋茶饮。富含稀有元素有机硒、锗,是天然的强抗氧化剂,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使蓄积在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被氧化,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促进新陈代谢和微循环。对于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甲、乙型肝炎的治疗以及癌症术后放化疗病人的康复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美容作用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中医药学认为,桑叶性味苦、甘、寒,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

痤疮,俗称粉刺,是常见于青年人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男女青年进入青春发育期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促使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导致皮脂淤积,堵塞了毛囊口,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出就形成了痤疮。痤疮的产生,虽然主要是由于青春期内分泌改变,雄性激素比雌性激素分泌量相对的增多而引起。但是,高脂肪、高糖饮食、长期便秘等是诱发痤疮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过食油腻辛辣食物,脾胃积热生湿,外邪侵犯皮肤则生痤疮。由于桑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人试用桑叶煎剂治疗痤疮二百五十八例,其收效达到百分之八十九以上。具体办法是,每日取鲜桑叶五十克,煎水分三次服用,一般十五天见效。还有人用鲜桑叶适量,捣烂,敷痤疮处每日三十分钟,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至于用桑叶来治疗面部褐色斑,具体方法是:用市售桑叶五百克,经隔水蒸煮消毒,去除杂质,干燥后备用。每日十五克,沸水浸泡后作茶饮用,连服三十天为一个疗程。专家们认为,服用桑叶可以对皮肤褐色斑有良好疗效,可能与其对机体分泌功能的改善有关。同时,根据药理研究证明,桑叶富含黄酮忒、酚类、氨基酸、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这对改善和调节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抑制色素沉着的发生和发展均有积极作用。如果将桑叶煎汁,提取其有效成分并经浓缩后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加入美容霜中,与口服同时长期外用,无疑对面部褐色斑会有更好的效果。

桑叶饮食禁忌

有黑白两种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熬桑葚膏时忌用铁器。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8u58药材网www.8u58.com],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脾虚便溏者亦不宜吃桑葚。桑葚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忌食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芦根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别名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芦菇根、顺江龙、水蓈蔃、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1、芦根清中兼透风热,治风热咳嗽可用,常配桑叶、菊花、桔梗等药,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如《温病条辨》桑菊饮。

2、芦根用于热病烦渴。芦根甘寒,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治热病伤津,烦躁口渴,常配生石膏、麦门冬、天花粉等药,以增强药力。

3、鲜用药力更强,可治热盛津伤较重,证见口燥烦渴,吐白沫粘滞不快者,常配荸荠汁、梨汁、麦冬汁等,方如《温病条辨》五汁饮。

4、芦根用于热淋涩痛。芦根清热利尿而通淋,治热淋,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以清利湿热、通淋止痛;治血淋,当配白茅根、小蓟、苎麻根等,以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5、小儿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可以芦根配薄荷、蝉衣,疏风清热,宣毒透疹。

6、芦根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芦根清泄肺热,兼能利尿,可导热毒从小便出,故可治肺热咳嗽痰稠及肺痈咳吐脓血,治前者,常配桑白皮、黄芩、贝母等药,以清热化痰止咳;治后者,常配桔梗、鱼腥草、生苡仁、金银花等药,以清肺排脓,解毒疗痈。

7、芦根兼透散之性,又可治温病初起表证未罢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荆芥穗等药,共奏透热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方如《温病条辨》银翘散。

8、芦根还可用于河豚鱼中毒。单用捣汁,或配生姜、紫苏叶等,煎水饮。

9、芦根用于胃热呕吐。芦根既能清热和胃止呕,又不滋腻碍胃,故为治胃热呕哕之要药。轻者单用即可,重者常配竹茹、生姜、粳米等,以增强清热降逆,和中止呕之功,方如《千金要方》芦根饮子。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芦菇根、顺江龙、水蓈蔃、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

类别:清热泻火药。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经、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

:本品为单子叶植物禾本科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