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也不走亲戚了,今年中秋节和妻子去了丈母娘家。买了150块钱的肉和排骨,2箱纯牛奶,一大袋水果,一盒单位发的月饼,2瓶酒,晚上回的时候,丈母娘竟然一样都没回给我们点,像之前至少都会回一样的,这次怎么都没有,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怎么说退箱牛奶给孩子喝啊,这也太过分了吧!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妻子决定去丈母娘家过。想起来其实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毕竟一家人团聚,总是要共享这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然而,这一次的经历却让我对走亲戚这件事有了新的思考。
为了表达我们对丈母娘的尊重和感激,我提前准备了一些礼物。买了150块钱的肉和排骨,2箱纯牛奶,还有一大袋水果,再加上一盒单位发的月饼和2瓶酒。这样的一份心意,希望能让丈母娘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也希望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可是,当晚回去的时候,我却遇上了一个让我难以接受的现实。
当我和妻子把这些礼物摆上桌后,丈母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我们回礼,甚至连一两样东西都没有。我和妻子面面相觑,心里隐隐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以前每次走亲戚,丈母娘总会给我们点小礼物,至少不会空手而归。这次怎么就完全没有呢?
或许,丈母娘的想法是:我们这一趟来访,已经带来了满满的礼物,没必要再送回什么。然而,作为父母,我们心里也有自己的考量。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他们需要喝牛奶,水果也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没办法,想着退回一些东西给孩子也是可以的。但这种情况却让我觉得,似乎在这次团聚中,我的付出被冷落了。
这种心理上的失落感,让我开始深思:到底走亲戚有什么意义?难道仅仅是为了面子的那点交换吗?我无意中想到了那些关于亲情的传说,似乎走亲戚是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然而如今情感却变得如此淡薄。
回家的路上,我和妻子讨论了这件事情。她说丈母娘可能是因为经济压力大,平时日子过得紧巴巴,所以对我们回礼这件事没那么在意。我也明白,但这并不妨碍我心里的失落感在蔓延。一想到明年的中秋节,我们又要走这个老路,心里就有些抗拒。
有时候,我忍不住想:是否应该减少这种无谓的交往,避免让自己陷入这种无形的竞争和比较中?我们本是家人,却因为这种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而让彼此的关系变得复杂。
而且,趁着这次中秋的机会,丈母娘也和我们聊起了之前的一些琐事。她说,前阵子邻居家娶了媳妇,办得热火朝天,气氛颇好,让我想到,如果我们也凑热闹去参加,是否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可是,想到回来的这一遭,我心里又升起一丝不快。难不成真是个拼体力的游戏吗?
然后我还听到丈母娘提到,她很久没见我父母了。这让我心里一叹,作为儿子,理应尽孝,然而因为工作忙,确实没时间安排。我心想着,明年是不是应该自己主动邀请他们一起吃顿饭,让这种隔阂少一点呢?
虽然反复思索之后,我依然觉得走亲戚这件事情应该简化、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只靠这些表面的交流维系。真要做到关心,还是多花时间去问候、去陪伴。真正珍惜的,是那份默契和理解。
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口,两个孩子已经在门口等候。他们的笑脸让我感到了一丝暖意,心里顿时释然了许多。家庭的温暖更胜于走亲戚所带来的繁琐关系。与其在外奔波,不如把时间花在家人身上,一起享受家里的宁静岁月。
所以以后的中秋节,我决定不再选择走亲戚。或许可以把这段时间和我的妻子以及孩子们一起度过,或者自己在家做一些特色的美食,举家欢庆才是真正的团圆,而不是在一些固定的社交规则中纠结。而亲情,应该是用心去经营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走动。
后来,我的心里慢慢放平了,走亲戚也许并不全是负担,偶尔也能收获一些温暖。但就像那句老话:“亲情在心,不在于形式。”希望下次的团聚,能让我们真心相待,无需那些繁文缛节,让快乐成为家里的常态。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妻子决定去丈母娘家过。想起来其实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毕竟一家人团聚,总是要共享这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然而,这一次的经历却让我对走亲戚这件事有了新的思考。
为了表达我们对丈母娘的尊重和感激,我提前准备了一些礼物。买了150块钱的肉和排骨,2箱纯牛奶,还有一大袋水果,再加上一盒单位发的月饼和2瓶酒。这样的一份心意,希望能让丈母娘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也希望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可是,当晚回去的时候,我却遇上了一个让我难以接受的现实。
当我和妻子把这些礼物摆上桌后,丈母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我们回礼,甚至连一两样东西都没有。我和妻子面面相觑,心里隐隐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以前每次走亲戚,丈母娘总会给我们点小礼物,至少不会空手而归。这次怎么就完全没有呢?
或许,丈母娘的想法是:我们这一趟来访,已经带来了满满的礼物,没必要再送回什么。然而,作为父母,我们心里也有自己的考量。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他们需要喝牛奶,水果也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没办法,想着退回一些东西给孩子也是可以的。但这种情况却让我觉得,似乎在这次团聚中,我的付出被冷落了。
这种心理上的失落感,让我开始深思:到底走亲戚有什么意义?难道仅仅是为了面子的那点交换吗?我无意中想到了那些关于亲情的传说,似乎走亲戚是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然而如今情感却变得如此淡薄。
回家的路上,我和妻子讨论了这件事情。她说丈母娘可能是因为经济压力大,平时日子过得紧巴巴,所以对我们回礼这件事没那么在意。我也明白,但这并不妨碍我心里的失落感在蔓延。一想到明年的中秋节,我们又要走这个老路,心里就有些抗拒。
有时候,我忍不住想:是否应该减少这种无谓的交往,避免让自己陷入这种无形的竞争和比较中?我们本是家人,却因为这种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而让彼此的关系变得复杂。
而且,趁着这次中秋的机会,丈母娘也和我们聊起了之前的一些琐事。她说,前阵子邻居家娶了媳妇,办得热火朝天,气氛颇好,让我想到,如果我们也凑热闹去参加,是否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可是,想到回来的这一遭,我心里又升起一丝不快。难不成真是个拼体力的游戏吗?
然后我还听到丈母娘提到,她很久没见我父母了。这让我心里一叹,作为儿子,理应尽孝,然而因为工作忙,确实没时间安排。我心想着,明年是不是应该自己主动邀请他们一起吃顿饭,让这种隔阂少一点呢?
虽然反复思索之后,我依然觉得走亲戚这件事情应该简化、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只靠这些表面的交流维系。真要做到关心,还是多花时间去问候、去陪伴。真正珍惜的,是那份默契和理解。
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口,两个孩子已经在门口等候。他们的笑脸让我感到了一丝暖意,心里顿时释然了许多。家庭的温暖更胜于走亲戚所带来的繁琐关系。与其在外奔波,不如把时间花在家人身上,一起享受家里的宁静岁月。
所以以后的中秋节,我决定不再选择走亲戚。或许可以把这段时间和我的妻子以及孩子们一起度过,或者自己在家做一些特色的美食,举家欢庆才是真正的团圆,而不是在一些固定的社交规则中纠结。而亲情,应该是用心去经营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走动。
后来,我的心里慢慢放平了,走亲戚也许并不全是负担,偶尔也能收获一些温暖。但就像那句老话:“亲情在心,不在于形式。”希望下次的团聚,能让我们真心相待,无需那些繁文缛节,让快乐成为家里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