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儿俩今天中午有事,都不回家吃饭,我也就在单位食堂订了饭,于是便有了一中午的闲暇时光。窗外办公楼下的一片荒草地里,去年春上曾拜托同事帮我胡乱埋下了几块洋姜种子,一年来,我几乎从未近距离去探望过它。从七楼的窗户看下去,春夏两季它们隐在草丛中不见踪影,秋季见过它那高出草丛随风摇曳的灿烂黄花,心里知道:历经2022年罕见的夏秋连季干旱,它们,还活着!
今天正好有空,不如去地里看看能否挖到几块洋姜。
第一次知道洋姜,还在儿时。老家铁铜,距县城仅一水之隔,勤劳的二爷除了种好责任田,常在工余种菜挑到枞阳街上去卖,因此他家的菜地里比一般人家多了些不常见的蔬菜品种,其中便有洋姜。那回,第一次在二爷家吃到腌制的洋姜,心里颇不以为然:这怪东西,看起来跟小萝卜头似的,黑乎乎其貌不扬,辣椒水腌制,味道虽然脆脆的,有点辣也有点甜,但总不如我们吃惯了的腌萝卜爽口,也没有生姜的辛辣。这东西有什么好?街上人也真是的,尽吃些怪怪的东西!
早些年在农村,没见过的菜蔬常常遭到乡民们胃口的排斥。比如芫荽,不识字的乡民们大约根据读音把它们称作“盐形菜”,大家奇怪这么个怪气名字的同时,更是十分抗拒它的气味,干脆称它们为“屁蛋虫菜”,说这菜一股子怪味,必须是花生米炒熟了用来凉拌它才能吃,吃下去半天,冷不丁嗝出一口气来,还是那屁蛋虫味,让人难受。街上人也真是的,尽吃些怪怪的东西!
后来,我参加工作,也成了“街上人”,这“盐形菜”多吃了几回,竟也习惯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父老乡亲们逐渐走出乡村进入城市,这“盐形菜”也随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香菜”,成为餐桌上一道家常菜了。
第二次接触洋姜,却是很久之后的事了。同事方兄去扶贫村任职,关注上洋姜项目,他跟我说起这东西头头是道,好处一堆,比如口味好、产量高啦,比如营养丰富、功效强大啦,比如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啦……从他这里,我了解到这洋姜学名菊芋,原来跟生姜一点不搭,只是块茎的外形相似而已,一个属姜科一个属菊科,味道和功效都大相径庭。方兄说“好”,那应该错不了,他爱钻研,知识面广。这一次从心里,我悄悄接纳了这怪怪的东西。
第三次接触洋姜,缘于文乡群里一位乡友,已客居贵州三十余年的“枞阳小木匠”周桃明先生。那次,他回老家探亲,在他岳父家边的荒地里发现不少洋姜,欣喜地挖了起来,并拍图分享,又特地托人捎了些给我。收到这些汗水混合着泥土的洋姜时,我的心里格外地感动。我和周先生素昧平生,因文乡平台而相识,竟因此而分享到他的劳动成果。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洋姜,就把它交给了母亲,老奶奶有一手腌菜的好手艺。这一次,不知是枞阳老乡的朴实和热情为这貌不惊人的洋姜添了味,还是老奶奶的手艺能点金,加上方兄此前的科普,我竟一下子喜欢上了这洋姜。吃起来脆脆甜甜的,感觉无比爽口。可惜这一次没记得留下一点种子,全都吃进了肚子里!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跟方兄说起洋姜的事,提到了没留种的遗憾。过了几天,方兄变戏法似地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块洋姜递给我。记得那天有点忙,我就拜托同事胡先生帮我种下去,他也没种过这东西,不知道如何种法。我说,嗨,这东西泼皮,你随便挖几个宕,埋下去就行!说这话我是有根据的,因为我已从度娘了解到它的习性:
菊芋原产北美洲,经欧洲传入中国,现中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耐寒抗旱,块茎在-30℃的冻土层中可安全越冬。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一些不宜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如废墟、宅边、路旁都可生长。 菊芋块茎、种籽均可繁衍,再生性极强,一次种植可永续繁衍,年增殖速度可达20倍……
这些种茎埋下去后,我一方面因为忙,另一方面去年夏秋连旱,那毒花花的太阳让我即便偶有闲暇,也断不敢轻易下楼去地里探望它,只得任其自生自灭,但心里一直坚定地相信它肯定活着!它也不负我望,在秋天里用一簇黄花远远地安慰着我。
今天去看它,虽然抱着一点采摘的侥幸,却并没带什么工具,连个袋子也没备,压根就没想着能采回多少,巴望着能看见一两块土豆大的洋姜便会满心欢喜了。
近前,只见洋姜的茎杆已经枯死,但与周边同样枯死的飞篷们相比, 它明显粗壮高大得多。我随手拎住茎杆拔起一棵,顿时惊呆了:一团小球似的洋姜随根而起,旁边的泥土里还散落着许多果实!我用手指稍稍拨动了一下,一块块白玉似的洋姜翻出地面,呈现于眼前,风嫩风嫩的!
我赶紧奔回办公室,换了球鞋,又从车后箱里找到一把栽花的小工具筢子和一只方便袋,返回地里。
这东西收获起来真是太轻松了,手一拎,一大砣果实随根而起,剩下的,小筢子划拉几下全出来了,且无破损。大约半小时不到的工夫,这十来棵洋姜被我收获完毕,装满一袋子,足有七八斤。欣喜地拍照、发文乡群,文友小葛又为我搜来腌制秘笈。
我仔细观察这洋姜,原来它们在地下是紧紧抱团的,以主根为核心,每一团块茎中都有一些尖而硬的簪子向四周横向拓展。又从度娘处得知,菊芋能以其所具有的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安然渡过难关:
早春块茎开始正常萌发,利用自身的养分和水分供萌芽生长,同时生出大量根系,伸向地下各处寻找养分和水分,供给小苗生长。尤其是在雨季,块茎、根系会贮存大量水分,以备干旱时逐渐供给叶茎生长。当干旱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地下茎会拿出尽可能多的养分、水分供给地上部分茎叶生长,待块茎营养消耗殆尽时,地上茎死亡,然地下茎翌年仍可生长出新苗。
哦,我终于明白了,洋姜为何有着这样顽强的生命力:团结,开拓,坚忍,储备,供给,牺牲,相互成全……这小小的植物,带给人美味和营养的同时,给我们的启示也不少呢!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陈良飞|爱枞阳的N个理由
枞阳人胡国林,80后航天科技精英,又上央视《新闻联播》啦!
山子|在路上
朱爱春|年前年后
陈育宁|壬寅冬月的劫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