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中,第二参善知识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开导,如来从自性中发起,自性海中出现自性莲华,讲二十七自性庄严,能让所有大菩萨信愿成满。这些殊胜的境界从哪里来?
接着海云老师作一个结论,从行门讲,入三昧境界中的三个法门:
“从如幻观香王业生。以无生法。所庄严故。
从如梦观离相法生。以无作法之所印故。
从无染著离诤法生。随境观察。无所著故。”
一、三三昧:
从如幻观香王业生。为空三昧;
从如梦观离相法生。无相三昧;从无染著离诤法生。
无作或无愿三昧。三三昧是修学大乘的基础部分。
二、密法:
以无生法。所庄严故。是阿字观。
以无作法之所印故。是啰字观。
随境观察。无所著故。是跛字观。
浓缩起来就是华严三圣观,密观法;展开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五字心咒,五方佛修法。
陈彦舟书六祖无相颂
华严是无尽修多罗。华严密教,密观、禅观都在这三句话。基础部分做好,这地方可以成就。基础没有,不要贪大法。
在中国佛教领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通常讲的小乘;二究竟一乘的大乘。必须认知大乘与小乘有什么不同?
追求真理,叫大乘;追求解脱,叫小乘。一般拜拜,求平安如意,叫民间信仰,为心理安慰,可倾泄内心苦闷,心灵寄托。
妈祖民间信仰
重点前提是追求佛陀真理,要究竟的真理部分,不只要解脱,更要达到止于至善的目标。以小乘解脱为前提,才能达到止于至善。
为了达到止于至善,才开始时,不要以为自己是圣人。立志转凡成圣,要达到止于至善,你的生命必须经过一套完整的生命改造工程,进行严格训练。
进行生命改造工程,转凡成圣,有这个意愿,叫发菩提心。
发大菩提心,追求生命止于至善目标,心理要经一番准备,大死一番。
洪永明书止于至善
真想修行,舍识用根,不要用大脑识性。又有两门:
一是慧门,训练架构正思维,才会产生正知见。修行就是改造错误的思维方式。绝对不能用大脑想的,用大脑是用你喜欢的好恶之心。破色身我执容易,破法执难。
二是定门,入定才能讲正精进;正精进,才会产生正定。禅修,第一个条件就是入定。盲修瞎炼,不得定。不能入定,不是修行。我这样做对吗?拜佛、念佛对,继续做;想不通,还是继续做。
高凤翔 海印三昧
佛法让众生真的感受到现实生活苦的存在,感受生命的存在,人生的觉醒。
华严,天台,唯识,三论,都是教派,属于中观论派。
禅、净、律、密,都是行法,属于瑜伽行法。不入定,没办法入门。必须入华严一乘海印三昧,才能到这里!
(《四十华严》海云继梦导师讲座,圆明笔记心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