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麦香
又是麦收的季节。看着田间隆隆作响的收割机,小时候全家收麦的场景便不由浮上心头。
那时学校有麦假,学生可以回家帮着收麦。麦田刚一泛黄,我就天天盼着放假收麦。生产组在麦场支上打麦机时,学校就会发出放假通知。放学铃声一响,我就迫不及待拽起书包往家赶。一踏进家门,就看见母亲坐在灶前搅着锅里热气腾腾的面条,父亲则坐在水池边磨镰刀,一边磨,一边往磨石上淋水,还不时举起镰刀,用大拇指刮一刮锃亮的刀刃。万事俱备,只等麦收了。
天刚蒙蒙亮,全家人便带上农具直奔田间,甩开膀子,挥舞镰刀,伴着麦秸被割断的唰唰声,一排排小麦像卧倒的士兵一样整齐排列。
割完麦,开始打捆。只见母亲就地取材,随手抄起一把小麦,顺势分开,两手分握一小把,一手紧握麦穗交错处,一手握着麦穗一拧,一条简易的绳子就做成了。再把麦秸绳往地上一放,合抱一捆,一拧一掖,便能捆个结结实实。我学着捆过多次,可每次捆好都在中途散掉,真是知易行难啊!
麦子捆扎实后,便开始装车运往麦场。父亲和哥哥负责将麦捆抱上车,母亲和我则在车上把麦捆码得整整齐齐。待装好车后,父亲在前面用力拉,我们在后面使劲推。到麦场入口的上坡路时,父亲弯下腰,双手紧握车辕,铆足了劲往向前拉。肩头被绳子勒出道道红印,汗水也顺着他的脸颊一滴滴砸到尘土里,可他皆顾不上。
收麦最辛苦的就是打麦了。哥哥用小推车来回不停地把麦子搬运到打麦机入口旁,父亲则用镰刀快速割开麦捆,一把一把利索地送入打麦机,母亲和我拿着簸箕、笤帚蹲在打麦机下面的低洼处一刻不停地装麦子。坑里不透风,麦壳乱飞,尘土弥漫,不时还有飞蹦的麦粒打在脸上,火辣辣地疼。麦子打完后,全家一起用木叉将麦秸垛成垛,一座座金灿灿的麦垛像极了童话里的茅草屋。这样的一场收麦大戏,每年都会上演。
傍晚时,一家人躺在松软的麦秸上,吃着冰棍,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阵阵麦香,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与宁静。现在已是机械化作业,再也不用顶着烈日收麦子了,小时候热火朝天的收麦子场景已成为永久的记忆。 (王淑婧)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