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苦旅:走,去太原寻美食,不可不吃的太原荞麦灌肠
19日,晴空万里,飞机准时在萧山机场起飞,每一次我都不喜欢起飞时腾空的感觉。飞机自东向西,在滨江区家的上空转向,折而北上。我无意间瞥见舷窗外,长链般的钱塘江畔那个标志性的建筑物--亚运会大莲花运动场馆。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飞机正在广袤的平原上空飞行,大地变成了大小不同,色彩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组合。脑海中正在琢磨这是何地,可又无标志性的物体辨别,正想闭目养神的时候,突然在大地的画板上,平添一道黝黑的堤坝,片岩似的一层又一层的山体,南北纵向切割平原,“原来是河南境内的太行山山脉!那个倒“L”形的峡谷,岂不是宝泉景区,那是一汪碧蓝的宝泉水啊!那条横穿堤坝的蜿蜒细线,岂不就是太行八陉之一,古代兵家逐鹿中原的通道。”我饶有兴致地俯视舷窗外的风景,遗憾的是云层遮挡了太行山北部山脉。
去年刚去南太行徒步旅行,到达风景如画的宝泉景区。平时经常受到赵立新老师太行山画作的熏陶,这是一位17次去太行山考察写生,对太行山如痴如醉的画家,所以,我对太行山非常熟悉。
飞机抵达太原机场,下到地面就被一股热乎乎的气浪包围,正午的太原已有30多度。此次的行程我们兵分二路,四位女同胞先行抵达,男同胞比较辛苦,下午抵达后去取车。我们在太原租了一辆车,然后开车带我们到达100多公里外的五台山台怀镇。
下午的行程就是在等待的时间中寻找美食,其实肚子根本不饿,12点才在飞机上吃过午餐。时间只有小半天,如果是我一个人来,我想我会先去博物馆了解太原城的历史,这个任务只能交给下一次了。来到陌生的地方旅行,寻找当地特色美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乐观热心的米小姐因为去年已经来过五台山徒步,这次是故地重游,所以,是我们这次自由行的“向导”。
打车直接到了美食街,现在每个城市的美食街基本都雷同,好处是一条街能吃遍全国。不过,在太原的美食街还是能看到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店。太原的阳光很热情,街上的行人屈指可数。开着店铺的伙计和老板娘们,看我们背着登山包就知道是外地来的游客,也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去看看。
荞麦灌肠是山西有名的风味小吃,这扫盲过程也是挺有意思的。跟随米小姐走进一家知名老店,点了两份灌肠。看到老板娘端出来放在长条桌子上的瞬间,我大惑不解:“这灰不溜秋的,像饼一样留在碗底的硬片状食物和灌肠有关联?”我的脑海中是我们浙江的香肠,哈尔滨的红肠,怎么看也没有肠子的模样。
我用筷子夹起一片,抱着怀疑的态度放进嘴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不咸不淡的味道,和名字灌肠十万八千里。
在妇产科医院工作了几十年,对于灌肠可是太熟悉了。女性盆腔炎的中药灌肠,手术前的清洁灌肠,都是液体的,具有清除肠道内粪便的作用。我的大脑中停留在这样一个印象,所以,对于食物的灌肠应该是什么模样,也是一片混沌。
正好在我身后的墙上有关于灌肠的典故。原来灌肠是用荞麦做的面糊蒸的饼,取名灌肠主要是利用它的药用价值。因为荞麦具有粘性,吃进去后可以把胃肠道内的脏东西粘走,所以取名灌肠。
灌肠之后,我们又找了下一家,和成都的串串差不多,所有食材被串在竹签上,煮熟后一起放进一个托盘内,加入浓浓的花生酱,入口一股浓浓的香味。
吃完时间还早,继续闲逛。拐进一条有阴凉地方的特色街区。虽然非常干净整洁,但这里更加的冷清。好歹美食街还开着店铺,这里两边的店铺铁将军把门,连个人影都没有。我觉得不可思议,终于看到一家开着门的旅游服务公司,走进去问了前台的服务员小妹妹,她说我们太原人有个午休的习惯,这三点左右,太阳又这么大,在家的人都在休息呢,晚上这里人就多起来了。
街上有晋商亨升久旧址博物馆,透过落地玻璃,看到不大的展厅内陈列着商号曾经经营的物品。
台怀镇隶属于忻州市五台县,因处在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海拔1400米。明代户外徒步的开山鼻祖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游五台山日记》里,记述台怀镇的地理环境:“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湾与怀的音义皆同),此诸台环列之概也。”
台怀镇街道二边店铺,具有鲜明的山西特色,清一色卖的是山西老陈醋和汾酒,兼卖一些山里的特产:台蘑、中草药,竟然还有金莲花茶,晒干后的金莲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五台山的台蘑也是当地的特色,在徐霞客下撤去恒山的途中,正是山里蘑菇生长的季节,出了山谷就绝迹了。
端午节后小镇的游客明显少了很多,我们傍晚到达后再寻找住宿,民宿都有空房,我们住宿的标间既宽敞又干净,关键是价格还实惠,所以,错峰出行是绝佳的好时机。



荞麦灌肠

串串


荞麦面鱼


五台山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