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荞麦熟 田间丰收忙

 金秋时节的暖水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

走进暖水乡榆树壕村荞麦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忙碌的秋收作业。收割机穿梭于荞麦地中,一颗颗饱满的荞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斜而下,源源不断地被送上运粮车。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换来颗粒归仓,村民脸上尽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是个好收成。”见到村民陈文清的时候,他正在晾晒刚刚从荞麦种植基地收割下来的荞麦,看着又大又肥的荞麦颗粒,陈文清脸上满是欢喜,在以前,这些因缺水而稍显贫瘠的土地只能种植糜子、黍子等耐旱作物,收成不高且受气候影响较大,遇上灾害年基本上稳赔不赚,这让当了一辈子农民的陈文清对这片土地无可奈何却又割舍不下。

近几年,正好村子里流转土地要发展荞麦规模化种植,陈文清果断地将自己的土地流转了出去。“今年60多岁了,种地也不是很方便,正好赶上村子里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要比我们以前自己种效益大,我就把自己的土地流转了出去,每亩地可以收到120元租金的同时,在荞麦种植和丰收的时候还可以来荞麦种植基地打工,每天能赚200元,我感到很满意。”陈文清说。

榆树壕村一直有种植荞麦的历史,近年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由“党支部+6户脱贫户”组成的暖水乡榆树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荞麦种植。在唤起味蕾记忆、留住乡愁的同时,将粮食安全紧紧抓在自己手上,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合作社运营等科学管理方式,为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榆树壕村种植荞麦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荞麦种植简单方便,适合我们梁峁山区种植,种植的收入也比较可观,今年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00多亩,亩产量在100多斤,村集体预计收入可以在10万元左右。”暖水乡榆树壕村党支部书记高燕介绍,发展荞麦规模化种植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还带动了村子里的劳动用工大概30多人次,人均增收300多元。

来源: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