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碗团

柳林碗团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传统面食小吃,柳林碗团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或碗秃子。“碗团”之名的来源是因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在柳林方言中,“团”、“脱”、“秃”,音节相似,故有多名。但人们大多喜欢碗团这个名字,用圆圆的碗蒸出圆圆的碗
对于柳林人来说,柳林碗团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与情感的纽带。每当逢年过节、亲友聚会时,一碗热气腾腾的柳林碗团常常是餐桌上的主角。它以其特有的味道和形状,勾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和乡愁。对于远离家乡的柳林人来说,这道美食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柳林碗团一般置于阔口浅底碗里,做好的碗团是一层银圆薄厚略发乌色的面结晶,吃时用钢锯条磨成的小刀,把碗里那浅浅的一层面食割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拌以辣椒油、陈醋等佐料,入口咬嚼,柔韧、滑腻、筋道、香辣,霎时间酸甜咸辣味溢满口腔。细品,似乎还有点点苦味
柳林碗团的制作很讲究,先要净化麦粒,将干荞麦入碾脱落杂质簸去尘土、麦柄,入渲箩用湿布擦之,多次换洗湿布,以求擦净。并将擦后的麦粒趁湿复入碾机脱皮出机后用细箩筛面,将筛上的皮渣簸去,带皮粉粒再次入机磨之,过箩,皮则净除、将两次脱皮后的麦粒共入磨机,筛面即可。
面粉内和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和为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揉为均匀的面条硬度,不断用力揉搓,使其盘‘性”。
待面团光亮利手“性”盘好后,以些许冷水不断搓揉,使其稀释,变成稠糊浆,再用手朝同一方向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稀释到面糊能挂住勺碗为宜。
面糊调好后入碗上锅、碗多为细瓷,以底浅容积小者为宜,面糊入碗前,先将碗置锅内蒸热,用湿布擦去碗内汽水,将面糊舀入碗内。每碗只盛八成,加盖以武火蒸之。蒸约二十分钟即熟。趁热取碗出锅,用双筷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摊贴至碗口边缘,使碗内呈凹形状,置于凉处令冷即成碗团。

一、柳林碗团多为冷食,切条、就碗刀扎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为主要调料,尚配以姜末、香油。其辣椒选用头茬,晒干后研为细末,用麻油烧热后。放入葱少许,待葱爆出香味时,可适当配入花生仁,核桃仁等,并倒入辣椒粉,用铁勺搅匀,油多辣椒少,遂成稠浆,装入瓶、钵备用。柳林碗团的辅料跟柳林碗团的质量息息相关。
二、热炒:
1.准备豆芽,植物油,盐,胡椒,花椒,蒜,干辣椒。2.同样的把蒸熟的碗团切成条。3.往锅中倒入油,等油七分热可加入蒜片,花椒,胡椒,干辣椒。同时把切好的豆芽倒入锅中。4.待豆芽八分熟的时候把切好的碗团倒入锅内。(2-3分钟即可)。5.出锅,出锅后也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点蒜沫或者陈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