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荞麦有地段划分,可以依据这四点,决定你的种植方式
今天,小懒猫小编要跟大家聊一聊荞麦的栽培。中国荞麦栽培生态区,区划的主要依据,荞麦划区划应与嫁合农业区划及作物区划相道应全国综合农业区划分的基本依据有四:发展农业的自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对的一致性;农业生产基本特征与进一步发展方向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相对的一致性;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根据这些原则划分全国为10个一级区和38个二级区。

我国荞麦种植分散,荞麦产区基本都被包括其中作物区划是根据自然条件和作物熟期分区的,作为耕作制和主作物的配合地位的荞麦受影响就很大。荞麦的播期主要有春播和夏播,许多地区有秋播和冬播,品种生育期由50多天到100余天的特早熟、早熟、中熟和晚熟之别,这些都应在栽培区划中予以考虑的问题。荞麦栽培区划应充分考虑荞麦种、品种和栽掛的特点荞麦生育期短,有较大的适应性,但种间,即甜麦与苦麦差异较大。

甜莽应范围大于苦荞,故甜莽生态区域较大;苦荞适应范围小,生态区域校小。麦品种由于原产地有南北纬度的差异,不同品种对环境适应性和敏感性不同。从高纬度的北方地区往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引种,现凿开花提早,从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往高纬度的北方地区引种,则现蕾、开花期延迟,生育期变长。麦品种很少能同时适应春、夏、秋播,一般春播、夏播界限较明显。秋莽春播,不会颗粒无收,但春夏播会长秆不结子,颗粒无收。

麦栽培区划应考虑当地耕作割度麦在我国属小宗作物,但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种有收,除长城沿线外,在全国粮食作物中属搭配作物,其榖培地位受主栽作物影响很大,故荞麦的栽培区划还应考虑当地的耕作制度。中国荞栽培生态区,北方春荞麦区,地区范围及自然区界包括长城沿线及以北的高原和山区,北线属牧区或林地,起自黑龙江西北部兴安岭山地、大兴安岭岭东、北安和克拜丘陵农业区,吉林自城地区,辽宁阜新、朝阳、铁岭山区,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即内蒙后山)、河北承德、坝上,山西雁北、陕北榆林等地区沿长城各县,宁夏固原、盐池和青海东部地区。

自然条件本区属高纬度、高海拔区,大部地区海拔在100m左右的山地和高原,但北部坡面和盆地亦有500m。无霜期100~130天,冬季气温低,春季干早多风沙,夏季温和而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生育期间温度迅速上升,积温不高,大部地区≥10℃积温不到3000℃。降水量少,年降水300一400mm,春季稀少,夏季较集中。莽麦生育期间气温暖混润,光、热、水能满足要求。

荞麦栽培概况本区地多劳少,耕作粗放,栽培作物以茅麦、燕麦、马铃薯等喜冷作物为主,辅以其它小宗粮豆,是我国甜荞主要产区,甜荞种植面积占全国茅麦面积50一60%。一年一作,春播(5月下句到6月上旬)。东北及内蒙古东南部习惯宽垄,西部多窄行条播。区内差异本区南北有纬度差别,东西亦有地势上的不同。内蒙古东部与辽西山区近似,内蒙古西部与张家口坝上、雁北、榆林等地相似。

北部气候寒冷,生育期短,需用耐寒的早熱品种,南部气候稍曖,生育期略长,需中、晚熟品种。5,栽培发展趋势和问题本区是我国主要甜荞产区,茅麦多种在风沙、千早薄地、轮荒地上,生产条件恶劣,耕作粗放,春种秋收,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产品等级差。应注意轮作,提高地力,发展机械耕作,加强管理。

北方夏荞麦区地区范围及自然区界本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位于小麦播种一成熟期225-275天线之间,北起燕山沿长城一线,与春荞麦区接壤,南以秦岭淮河巴山为界,西至黄土高原西侧,东瀕海岸,其范龃与北方冬小麦区吻合,包括黄准海、晋南、关中、陇东、辽东半品等地。自然条件本区位于我国中部,大部为平原低海拔区,其它亦有丘陵山地或河谷沙土。海拔自几米到数百米不等。无霜期170-225天。春季有寒潮,秋季有早霜,夏天温度很高。≥10℃积温3600-4800℃,降水500-900mm,七、八月雨季集中,会形成涝害。土壤肥力中等。好了,今天小懒猫小编的知识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