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美味鱼腥草

清明回老家扫墓,看见田间小路两旁到处是绿油油、密麻麻的野生鱼腥草(老家人都叫它野荞麦),不由动了采摘之念,拿来锄头、铲子,拎了一大袋回来。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其嫩茎叶,可炒食、凉拌或作汤,是地道的乡野美味。

作为药食同源的一种中药,鱼腥草营养价值丰富。据分析测定,每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2.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另外还含有鱼腥草素(癸酰乙醛)、癸醛、月桂油烯等,是抗菌利器、保健佳品。

人们喜食鱼腥草,还在于鱼腥草的药用价值。临床实践证明,鱼腥草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宫颈炎、百日咳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疗效;鱼腥草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鱼腥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具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

这次我将从乡下采挖的鱼腥草做了两样美味。一是鱼腥草面粉煎馍,当早餐吃。将新鲜的鱼腥草叶摘下用清水漂洗干净,剁碎后放入面粉中,再加入鸡蛋、芝麻、白糖(红糖最好)、食盐等,放置十来分钟,将煎锅烧热,加适量食油,小火煎制,两面翻转,待颜色变黄后即可出锅。这种鱼腥草面粉煎馍,透着一股淡淡的鱼腥草清香,即便是不喜欢鱼腥草那股腥味和苦味的人,也会垂涎欲滴。

凉拌鱼腥草,是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将鱼腥草根头的老硬部分及根须掐除,留下嫩脆部分,用清水淘洗干净,凉白开加1小茶匙盐搅匀,将洗净的鱼腥草放入盐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再控干水分。接着将大蒜、生姜切成茸状,干红椒去蒂去籽斜切成圈状,在锅内注入花椒油加热将红椒圈炸至酥香捞出,倒在装有姜茸蒜茸的小碗里,再添加适量的食盐、白糖、香醋、香麻油、豉油、头抽等拌匀,将混合调味汁浇淋在鱼腥草上充分拌匀,即可直接或稍加腌制入味后食用。

春光明媚,正是踏青摘野菜的大好时光。有时间、有兴趣的话,不妨带上铲子等小工具,到乡下的田间地头溪边去转悠一下,亲自采挖,亲自加工,做几样鱼腥草特色佳肴,感受乡野之味,健身又养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