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饮食疗法》肝豆状核变性的饮食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肝硬化和脑变性疾病。
正常人每日自饮食中摄入铜量约2~5毫克,进入肝脏经胆道由肠道排出。患者胆道排铜发生缺陷,过量的游离铜沉积于组织,引起肝、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此病多在10~20岁间起病,肢体随意运动、震颤,面容缺乏表情如“面具脸”样,有不能自制的哭笑、口角流涎、吞咽困难。多数病人有肝硬化,却无肝脏损害的表现,可有骨质疏松、多发性骨折。角膜边缘与巩膜交界处常有金黄色或绿褐**素环,是此病的一个重要体征。
此病多为隐匿起病,进展缓慢,如不积极治疗,多继续发展,最后因肝功能衰竭或并发感染而死亡。
【宜】
(1)饮食宜低蛋白、低糖、低铜,清淡易消化。
(2)宜多选用含铜量低的食品,如粗米、粗面、荞麦、小米、玉米、高粱、牛奶、豇豆、土豆、白萝卜、胡萝卜、芥兰、荸荠、藕、芹菜、南瓜、瓢儿菜、鲫鱼、鲢鱼、墨鱼、黄鱼、鳕鱼、青鱼、鳊鱼、鲈鱼、梭鱼、大马哈鱼、鳗鱼、带鱼、黄鳝、泥鳅等。
【忌】
(1)忌含铜量高的食物,包括麦片、葵花籽、干豆、芝麻、核桃、动物肝、肾及猪肉、龙虾、蟹、绿叶蔬菜(青菜、菠菜等)。
(2)忌饮食过饱、大吃大喝,以免加重肝脏、胃肠道负担。
——摘自张华教授所著《百病饮食宜与忌》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1993\2010
坊间第一本由医生撰写的关于疾病与饮食关系的专著,坊间大部分关于疾病与饮食关系的文章均参考自本书,有的居然一字不改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