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内蒙古——蒙古族荞面食品︱蒙古家乡

味蕾上的内蒙古——蒙古族荞面食品

蒙古族历史上是以肉食、奶食,亦称红食、白食为主的民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蒙古人逐渐的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粮食也就逐渐成为了蒙古人的日常主要食品。其中,荞面食品是最具特色、深受喜爱的面食品之一。

荞麦,又称三角麦、乌麦或花荞。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民间种植荞麦、食用荞面的范围很广,其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郭尔罗斯地区盛产的荞麦质量好,营养丰富,是绿色食品,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价值。如今,在名餐饮店里荞面食品已经成为特色食品,是前郭尔罗斯各族群众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蒙古族俗话说:"好荞面,胜过一般的白面"。郭尔罗斯地区的荞麦面分冷食,热食两种,其食品样式多达几十种,味道可口,且营养丰富,具有医疗保健作用。主要有荞面饸饹、“猫耳朵汤”、荞面肠、荞面条、蒸饺、锅贴、牛犊汤等等。制作过程中,除荞面饸饹需用“饸饹床”加工外,大多与白面食品加工方法相同。

荞面饸饹:荞面饸饹做法很简单,但要求很严格。首先,做荞面饸饹的荞面要上等的面,质量要过关。把面和好,最好在荞面中加入少量白面,这样轧出的饸饹不易断。其次,把大锅里适量的水烧开,把饸饹床放在灶台上,把面放进轧口里慢慢开始轧。轧出来的一条条饸饹下入锅中,在沸水里煮熟,捞出后一般放入冷水中。饸饹一般都要和猪肉酸菜卤搭配着吃,如果还要调味的话,可再加韭菜花、蒜泥、酱油、醋等调解味道。

荞面猫耳朵汤:猫耳朵汤是郭尔罗斯地区蒙古族较为特殊的饮食,因为成品面的形状像猫耳朵,所以叫猫耳朵汤。做法是把和好的面,做成手指粗细的条状,然后把它切成大拇指指甲大小的块块,用大拇指在手掌心捻成猫耳朵形,这样猫耳朵面就做好,把面煮在清水里,一般猫耳朵汤的汤是猪肉排骨汤,煮好的猫耳朵面上倒进熬好的排骨汤,这样,味道鲜美的猫耳朵汤就做好了。

荞面肠:在前郭县的荞面食品中,蒙古族的猪血荞面肠名气较大。目前,荞面血肠已成为民族餐饮中不可缺少的特色菜肴。做法是:先把猪肠洗净,用盐水泡好,去除异味。在猪血里放好荞面和各种调料,葱花、蒜末、花椒、香菜、腔子油、食盐、鸡精等,然后拌好,浓度适宜。把猪血灌进猪肠后,清水煮熟。也有的蒸熟。食用时,把熟肠切成薄片,用猪油或豆油煎着吃,味香可口。

荞面食品深受群众喜爱的重要原因是由其特征所决定。荞面是由成熟的荞麦料脱壳加工后制成的,有着天然的绿色食品的美誉。产量高,面细、色白、味香、加工精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淀粉含量高而闻名国内外,用荞面制作的各类食品不仅美味可口,口感细腻,而且还有着其它食品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

荞面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益,具备有病防病,无病健身的作用。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有一定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