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有什么地标农品?这4种你一定吃过,第5种不一定

海东是青海省地级市。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海东地处华夏民族摇篮--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间,是青海省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矿藏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人口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是青海重要的农牧业经济区和乡镇企业较发达地区之一。

海东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市内气候温润,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较大,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雨量345.4毫米,平均海拔2125米。

海东市土地面积1.32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14.47万亩,耕地 占总面积的15.93%;林地面积369.82万亩,占总面积的18.67%;可利用草山草坡88557万亩,占总面积的44.72%;鱼水面积5175亩,占 0.03%,四项之和约为总土地面积的82.02%,其余为石山或荒山。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大麦、玉米、荞麦、燕麦、谷子、油菜、蚕豆、豌豆、黄豆、扁豆、香豆、马铃薯、胡麻、红花、甜菜等。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7.5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4.86万亩,其中,小麦65.71万亩,马铃薯71.78万亩,玉米33.25万亩,豆类13.04万亩,青稞10.5万亩,杂粮0.5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74.45万亩;药材播种面积2.4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1.67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3.86万亩,瓜果播种面积0.32万亩,烟叶播种面积0.0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51.19万吨。

乐都长辣椒

乐都长辣椒,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其形状细长,两端尖,大小适中,表面有纵沟、皱缩,皮薄肉厚,质地饱满,辣味适中,香气浓郁。2010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11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乐都长辣椒”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同年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等六个协会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2011年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近年来,乐都区着力打造寿乐镇冷凉蔬菜种植基地,以塑料拱棚乐都长辣椒产业为主导,以青蒜苗和香菜种植为重点,积极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努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产增效。据统计,2023年寿乐镇乐都长辣椒种植面积2342亩,预计辣椒总可产量达8665.4吨,产值达5199.24万元以上。

民和马铃薯

民和马铃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民和马铃薯薯块长圆形,表皮粗糙,黄皮黄肉,薯块整齐,蒸煮后肉质酥散,色味纯正,口感好。2013年12月30 日,民和马铃薯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近年来,民和县围绕“牛、羊、菜、果、花”等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先后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认定无公害农畜产品20个、绿色食品3个,民和马铃薯已成功申报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互助八眉猪

互助八眉猪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具有耐粗饲、肉质好等优良特性,是优良的地方猪种资源。据考证,八眉猪的驯养历史已有六千多年,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历代移民不断西迁,八眉猪亦因之被带入青海农区繁殖。2012年5月2日,互助八眉猪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互助八眉猪是全县农牧业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牧民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都大樱桃

乐都大樱桃,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乐都大樱桃果型大、甜味浓、肉质脆、色泽艳,综合性状优良。 乐都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较为丰富。据记载500多年前已有沙果、花檎、软儿梨、小冬果等果树栽培。发展至今,乐都区果树有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类四大类别,有苹果、梨、大樱桃、桃、杏、核桃、葡萄等品种。主栽品种,早熟品种选择红灯、早大果等,中熟品种选择美早等,晚熟品种选择雷尼、拉宾斯等。乐都大樱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维生素C≥1.0毫克/100克,总糠≥20%,钙≥300毫克/千克时适合鲜食。近年来,乐都区围绕建设百万株大樱桃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累积引进苗木100万株,成园面积已达1万亩,形成千亩、五百亩片、百亩以上片、5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共20处。

乐都沙果

乐都沙果,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乐都沙果别称花红、林檎,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乔木,高4~6米。乐都沙果因产于乐都地区,果实后肉质疏沙,故而得名"乐都沙果"。乐都沙果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明代已大量栽培,以石嘴子、上下寨子、河滩寨、柳树湾等地最多。河湟地区唯乐都出产的品质**。

乐都紫皮大蒜、平安富硒果蔬、循化线辣椒、互助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崽海东逐渐形成规模,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乡村振兴。聚焦产业谋发展,带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