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日流水2万,全靠这菜镇场子!吃过一次人人都真香了
立夏已过,虽然算不得大节日,但对我而言,立夏过后就是值得欣喜的日子。
因为夏天总是会有很多好事发生。
比如生日、暑假、旅行、恋爱……

天光早,日落迟。
时间仿佛被无限延长,随意虚度,也不觉得浪费。
满树葱郁来养眼,瓜果丰美吃不腻。
我们借着消夏的由头,白日里吃冰、玩水,入夜后宵夜、闲逛。

就像诗里写的: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在夏天,无论做什么,都天然地带上几分闲适。

今天的我,也不花时间泡在厨房里,干脆早午餐并做一顿吃。
既要简单,又不能随便敷衍,失了丰盛。
味美料足的汤面,自然成了最优选——
酸汤饸饹面

先给你们介绍一下,何谓“饸饹”。
饸饹,念作hé le,古称“河漏”、“和乐”,早在1500多年前就流行于北方地区。
直到今天,北方很多地方的日常三餐、红白宴席都有它,甚至有小店靠它卖出日流水2万。
事实上,饸饹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制面工艺。

制作饸饹,要用到饸饹床子,它相当于最早的压面机。
将和好的面团放入饸饹床子的圆筒中,通过杠杆压制,得到圆柱形的面条,便是饸饹。
面团通常不用白面(小麦粉),而用荞麦面、莜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制成。
如此做好的饸饹,比普通面条要粗一些,柔软,有筋骨。

可惜自家没有饸饹床子,天热也懒得折腾,只能牺牲一些口感,用市售荞麦面来代替。
我用的是速食版,只需温水浸泡20分钟即可食用,胜在简单方便。

浸泡的功夫,正好做个臊子,借调味来弥补口感上的缺失。

虽说饸饹面在北方好多省市都有,吃法却不尽相同。
内蒙一带喜欢蒸着吃,河南人爱配羊汤,山西人好用猪肉韭菜做小料,有时也会炒着吃。
我做的酸汤底,是参考了陕西的吃法。酸香带辣,开胃过瘾,最适合夏天。

酸来自陈醋和香醋,一味醇厚,一味香浓,层次丰富。
辣来自辣椒面和油辣子,把汤色渲染成一片艳红,却一点不烧喉和胃,咂巴咂巴,还带着香。

臊子也是荤素搭配。
赤的肉末,橙的胡萝卜,黄的土豆,绿的韭菜,白的豆腐……
连汤带面加臊子,猛地嗦一大口,任谁吃了不得夸一句丰盛咧!

- 酸汤饸饹面 -
[ 食材 ]

荞麦面200g 五花肉200g 老豆腐半块 土豆1-2个 胡萝卜1根 韭菜几根 姜末2小勺 蒜末2小勺 生抽4大勺 老抽1小勺 香醋2大勺 陈醋2大勺 盐1小勺 糖1小勺 干辣椒面1大勺 十三香1小勺 油泼辣子适量
以上份量可2-3人食用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谱 ]
1.五花肉分肥瘦切成丁丁

老豆腐、土豆、胡萝卜、韭菜切丁

2.起锅,热油,加入肥肉丁丁煸炒油脂、加入姜蒜末煸香,再加入瘦肉丁丁翻炒均匀

加入2大勺酱油、2大勺陈醋、1大勺辣椒面、1小勺十三香、1小勺糖焖煮2-3分钟入味出锅待用


3.再起锅热油,煸香葱姜末,加入老豆腐煎香,依次加入土豆、胡萝卜翻炒均匀,加入1小勺盐、2-3大勺酱油翻炒1-2分钟入味


加入开水没过蔬菜和肉末臊子,煮2分钟,起锅前撒上韭菜碎、2大勺香醋和适量油辣子关火
建议肉末臊子不要全部倒入汤中提味,单独搭配面食用,味道很棒


4.即食荞麦面提前20分钟用温水泡发沥干


5.泡好的荞麦面加入晾凉的酸汤、撒上肉沫臊子沫食用,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香醋和油辣子
非即食荞麦面,煮熟后添加汤底即可
吃粉面的畅快,在于海碗口抬起又埋下的头,和鼻尖上冒气又消失的汗。

吸吸嗦嗦,不一会儿就干光了面。
坚持“一粒也不放过”原则,再用筷子,仔细打捞沉底的臊子。
最后捧起碗,咕噜一大口汤,才算圆满。
舒坦~

我顺手还做了碟百香果腌黄瓜,作为配面小菜。
同样是酸口,却因为果香浓郁、回味余甜,并不觉得冲撞,反而开胃十足。
喜欢吃腌黄瓜的小伙伴,不妨试试这个搭配。

夏日午后,最适合刷刷剧。若是犯困了就眯一会儿。醒来发会儿呆,吃半边西瓜,最好还能赶上一场日落。
然后再慢慢考虑晚餐吃什么、要不要出门逛逛……这便是属于夏天的无所事事的闲适。

夏天并非全然没有烦恼。
火辣辣的太阳,三两步就汗湿的衣衫,不期而至的雷阵雨,嗡嗡咬人的蚊虫……糟心事儿随口就能数出一大堆。
可纵使有百般不好,也不妨碍第101个理由,让你重新爱上它。
夏天快乐,一起期待好事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