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摄影人联袂帮扶凉山彝族贫困村,故事感人
(王继清/文、图)
一位著名摄影大师讲过一句名言:一个优秀的摄影人,不但用照相机拍下社会真善美,更应该积极建设这真善美。
在大西南,就有一群践行这一名言的摄影人,他们精准扶贫的故事,令人感动。这故事的情节如下:
2018年8月9日,重庆旅游摄影网组织的重庆市和四川达州万源市摄影家协会的部分成员一行18人。租用了一辆中巴车载着10多箱200多件衣物食品,3千余元现金和部分儿童学习用品,冒着初秋骄阳的炎热,怀着一颗扶贫救助之心,走进了凉山平困山区。
凉山布拖县补尔乡菲联乌村和美姑县合姑洛乡合姑洛村。是凉山最贫困的两个边远山区,那里主要种植着玉米、荞麦、洋芋(马铃薯),这是他们常年的基本的主食,那里人们虽然朴实善良,但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经济来源有限。大多数人家政府给他们盖了新房,但贫穷和落后的生活习惯一时却难以改变!一是孩子多,一对夫妇最少生3个,最多的生了8个,三五个孩子的家庭相当普遍。孩子多,生活习惯落后成了贫穷的主要原因,打赤脚的,大热天穿毛衣棉袄靴子的,甚至个别孩子还光着屁股。生活处在六七十年代那个水平。
凉山的山好水好人也好,人人都有一颗热情友好善良的心,当我们走进他们村里,三五成群地向我们围来,又是倒茶,又是献酒,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菲联乌的村民在村长的带领下,还杀了一条四十多斤的小猪加上毛皮水煮洋芋、荞麦饼、鸡蛋、就算是最好的食物招待我们,当我们看见那些生活贫困的村民以及那些孩子们时,我们团队的人谁也不忍心吃下这顿美餐,最后大家一致提议一起吃,然后把那些猪肉分成四盆,席地而坐,围成四圈,我们用筷子,他们用手抓,吃出了高兴、吃出了快乐。喝出感情,喝出了和谐,共同祝愿,未来彝族人们更美好。谱写了一曲重庆人民和凉山彝族人民在扶贫路上的真感情。
去凉山美姑县合姑洛乡合姑洛村全是山路,有的路段没有硬化又弯又陡,而且有的路段被泥石流冲得坑坑洼洼,开车非常困难。我们的师傅冒着危险硬是稳稳当当地把车开到目的地。那里的村民和孩子看见我们的中巴车开到了村里时,大家一起围了上来,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村上的第一书记,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当时听见他们说的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见到第一辆中巴车开进了我们村”我们带去的那些礼物资金虽然有点薄弱,但当我们听到了这句发自内心的肺腑言,真为我们我们摄影爱好者踏进凉山贫困山区,携手扶贫献爱心感到无比的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