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城万件齐发|这款网红爆款食品今从六枝首发

“与辉同行”直播间热销榜2美食——苦荞全蛋无糖沙琪玛产自六枝特区落别。2024年5月6日上午,这家名为“问候自然”的荞麦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再次打开新的篇章。

杨丽芳菲(左)与六枝特区副区长马燕(右)共同为发车仪式揭牌。 邓倩/摄

这款取材于云贵高原的高山苦荞,采用纯天然无添加工艺精制而成的健康食品以六枝落别为原点,面向全国31个城市,以齐齐整整的14台厢式货车,将10000箱苦荞食品送往全国。

“作为伴手礼,它具备了小巧精美的外观;作为健康食品,它的纯天然无添加特质,又在当今纷繁的商品经济背景下独树一帜,引领着滚滚宏图!”六枝特区政协副主席、文旅局局长王琼芳称。

工作人员连夜打包万件苦荞全蛋无糖沙琪玛。 邓倩/摄

“荞麦芳菲”指引创业梦想

自幼生长在海拔2000米的云南省宣威市的一个小镇上,杨丽芳菲人生的前二十年,是在荞麦飘香的家庭手工作坊里长大的。

“记忆里,眼前净是荞麦花,鼻尖全是荞麦香。”父母凭借代代传承的手艺,将褐黄色的荞麦果实剥离成粒,再晒干成颗,又研磨成粉……

一朝一夕之间,那些棱角分明的三角状种子经过土地的包裹以季为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又在暮鼓晨钟的指尖化作摊平的圆饼、软糯的蒸糕,杨丽芳菲觉得,大自然拥有着造物主化腐朽为神奇魔力。

行销全国的苦荞全蛋无糖沙琪玛。 邓倩/摄

成年后,当她挎上书包远赴广东,背负行囊白手创业,无论是艰辛的世事还是冷暖的人情,那种苦尽甘来的情愫始终萦绕在心尖,挥之不去,日渐浓烈。“将高原土特产做上全国人民餐桌”的心愿在心底日渐蓬勃,身为财会工作人员的她努力精进自身的本领,辅修市场营销并致力于实践,经过在中外合资企业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杨丽芳菲渐渐磨砺出一种独属于创业者的魄力,也锤炼出灵敏的商业嗅觉。

这种嗅觉指引她朝西往北,寻找一个机缘巧合的“起家原点”。

满载厢货,驶向远方。 邓倩/摄

山清水秀筑“梧桐”

杨丽芳菲对荞麦的执念始于童年,对产品的苛责却发端于少年、贯穿于青年。

“想一想年轻时候的从业履历,就觉得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想要成功,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西南人特有的愚公移山式的憨厚。”杨丽芳菲的闯劲儿,全部仰仗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精诚所至,她在广州赚到第一桶金。

打包、起运产品。 邓倩/摄

一线城市的十余年生活经历,她深知快节奏状态下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求,城市的疲惫迷惘与乡村的幽漫闲适,两组生活状态的平行时空交错,它们中间急需一个灵魂安放的介质。压力巨大的时候,记忆深处的荞麦香涌上心头。

发车仪式之前的连夜加班检测。 邓倩/摄

这股芬芳指引她一路往西,追索那一味芬芳。“一定要找一片纯天然、无公害的天地来开启二次创业!”34岁这一年,游遍云贵川的她来到六枝,平阔的农田、盆景一样的山形、清澈见底的河水和深深浅浅的绿意、淳朴的民风和热情细致的政府官员将她留在了这片宁静的天地,经过反复考察,在与当地招商引资部门的反复对接之后,她决定将厂房设在这片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是六枝田间地头的蛙叫蝉鸣吸引了我,是六枝的山清水秀留住了我!”杨丽芳菲自主研发了苦荞食品生产线,将周边的高山荞麦精挑细选,开始了第一拨创业。

小小产业链,解决了60余人就业。 邓倩/摄

曾经外资企业的打拼经历铸就了自己对生产流程的严苛,内心深处的童年闪回造就了精益求精的工艺情结,“苦尽甘来,是需要有具体事物支撑的”。她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属于高山彝、回、苗等少数民族主食的荞麦,除了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和营养专家的认证和加持,还具备在食品终端市场的细分化定位归属。

2017年,贵州问候自然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在六枝特区注册成立,在毗邻六盘水市东大门的落别高速公路收费站以东500米,她带领团队60余人扎根瀑布之源,纯农业乡镇的泥土芬芳、六盘水最东边的交通条件、淳朴的布依风情……东南离家千里、西距故土200公里,她一头扎进大健康产品的研制,猛然间抬头,迎上了短视频直播的风口。

“问候自然”展品陈列橱窗。 邓倩/摄

“与辉同行”直播间热销,蓄势添力做强做大

农产品及附属食品的加工生产营销难以立竿见影,熬到春暖花开尚需要埋头打磨自身本领,更需要守得云开见日月的决心和毅力。疫情三年,作为本土营销主力的几条营销思路纷纷胎死腹中。不少同行纷纷思忖着减少投资,缩减规模,有同行劝杨丽芳菲“趁早撤脚,少赔当赚。”

她微笑着摇摇头。未来是否出现奇迹?她尚无法自我安慰。“哪一条创业之路不是披荆斩棘、九死一生!”高原人特有的执着令她在不惑之年充满“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固执。在业内普遍唱衰营销、缩减产业链的同时,杨丽芳菲走了一条特立独行的路——增加研发产品的品类,逆流而上,主动创造营销渠道。

发车仪式前的产品展示。 邓倩/摄

十来年的营销经验告诉她:广撒网、精种粮,皇天不负有心人!除了十余年间创建的营销网络,她主动谋求新型的上游营销渠道。2022年6月9日深夜,处于迷惘期的学者型主播董宇辉一夜之间红遍网络。作为主推农土特产品的董宇辉在直播间推介了“苦荞全蛋无糖萨其马”,此后不久,该款苦荞产品大行其道,成为“与辉同行”直播间热销榜排行第二名的主力产品。

人们相信董宇辉,从而相信他的带货产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款产品就出自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苗族彝族乡的创客中心一号楼。

山清水秀的六枝特区落别乡。 邓倩/摄

杨丽芳菲并不只限于寄望直播网红渠道,她判断:广大消费者之所以信任董宇辉,除了“丈母娘”们的财力底气,产品性价比与对大健康的渴求,已经催生了这门产业爆发的机遇。她决心加大生产力度,借势做强营销网络,用实力去证明高原产品拥有在全国生根发芽的本领。

10000平米的厂房里,三条生产线不断运作。除了上游供应商送来绝佳的原材料,杨丽芳菲还主动联系区内“六枝六味”的五家代表性企业,联手深耕,将产品做大做强,将成熟产品配套,一起走出贵州,让960万平方公里甚至更远处的消费者,通过舌尖味蕾重塑大山的气息。

满载厢货,即将启程。 邓倩/摄

万件齐发,六枝文旅产品走向全国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六枝六味”的另一位业主代表张植富也早早赶到落别创客中心广场。当日发出的300吨苦荞石磨面,全部产自他的“岩脚面”加工车间。

“看到六枝的品牌走出去,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十年磨一剑,这一天,我们六枝等了太久!”张植富坦言,农产品企业家的痛,只有做农特产品加工的人最懂。好在,近年来,六枝特区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地域、文化和资源优势等特点,致力于辖区内农特产品优质富饶的切入点,创立了“六枝六味”的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该项品牌建设,将本土的农产品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区域产业名片。

货品装车,满载希冀。 邓倩/摄

六枝特区文体旅游局干部告诉记者,“六枝六味”的品牌设计融合了六枝特区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文化元素,“六枝六味,有滋有味”则致力于将辖区农特产品从“小、多、散”的状态转变为小而美的产品,提升产品内在价值,助农增收,延展其外在形象,加固品牌区域价值,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层次化、体验化、信息品牌化的个性需求。

“六枝六味”品牌下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郎岱酱、月亮河鸭蛋、牛场辣椒、岩脚面条、落别樱桃、毛坡大蒜和九层山茶叶等,这些产品都经过了品牌示范性包装设计并进入市场营销。

发车仪式,送上祝福。 邓倩/摄

“问候自然苦荞全蛋无糖沙琪玛‘31城万件齐发’,意味着‘六枝六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我们六枝特区境内的农特产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大大激励了特区境内的农特产品生产、加工行业的信心!”六枝特区副区长马燕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倩

编辑 尚宇杰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